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文 乔薇/图)医联体、医共体作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抓手,在深化医疗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建好医联体、医共体,让医改成果惠及更多群众?6月20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四川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上,四川部分市州现场分享了经验和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
成都:全市建立各类医联体154家,县域就诊率达到96.4%
“医联体的关键在于‘联’。”成都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杨晓涛介绍,当前,成都正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联合国家队”和“联通最基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体系的扩容下沉。目前,全市建立了各类医联体154家,基层医疗机构平均诊疗量增长了41.27%,县域就诊率达到96.4%,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成都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杨晓涛介绍有关情况
一方面,成都市推动市、县、镇(街)医疗卫生机构主动与国家队、省队联合。14个区(市)县的10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入“华西妇儿联盟”,让“华西”医疗资源直接下沉社区,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在线诊疗、转诊绿色通道等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大型三甲医疗机构领办、托管了成都市31家医疗机构,合作期间,20家被领办、托管医疗机构实现等级提升。
另一方面,联通最基层,推动市、县级三级公立医院积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通。比如: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成都高新区建设的城市医疗集团,针对近年来居民关心的肺结节问题,打造包括呼吸科医生、社区医生以及健康管理师在内的肺健康“全专联合”门诊,实现三甲医院评估、绿色通道诊疗、社区随访、健康管理的闭环服务。
此外,医联体内统建1个“号源池”,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将大型三甲医疗机构号源和床位提前下放至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逐步解决患者“门诊挂号难、入院等候长”的问题。同时,医联体内还建设了心电、影像、检验、病理等资源共享中心,探索建设患者“家门口检查、大医院诊断”的有效模式,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
米易县:医疗机构每年节约综合管理运行成本约640万元
《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八统一”管理指导意见》出台一年,全省各市县都在医共体“八统一”工作中积极探索。
攀枝花市米易县副县长朱新介绍,米易县以医共体“八统一”管理指导意见为遵循,全面推进县域医疗资源优化和集成改革。
攀枝花市米易县副县长朱新介绍有关情况
一方面,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实现“编制、岗位、人员”统一,人员怎么用由医共体来安排;破立结合,统规统建、集中核算,实现“管理、信息、财务”统一,运营怎么管由医共体来决定;统筹整合、集采统配,实现“经费、药物”统一,资源怎么配由医共体来统筹。
另一方面,设立医共体“十大管理中心”,实现党务行政、医疗、公卫、人力、财务、医保、药械、信息、监督、宣教的集中统一办公,提高运行管理效能。建立医共体心电、影像、消毒供应等六大中心,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通过改革,医疗服务质效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朱新说,医疗机构管理运行成本大幅下降,每年节约综合管理运行成本大概640万元。同时,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县建成针灸和麻醉等省市重点专科6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0余项,基层诊疗量较改革前提高9个百分点,县域就诊率达到93.6%。老百姓获益得到实惠,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资源共享、能力提升,老百姓看病更方便、疗效更明显、费用更低廉。
据了解,四川创新探索出三种县域内医共体模式:以宜宾市江安县为代表的实体运行模式,设立具备法人资格的总医院,作为独立事业单位,单独增编核岗,行使医共体人事管理、业务发展、内部考核和收入分配等自主权;以攀枝花市米易县、南充市仪陇县为代表的虚实结合模式,设立总医院或医疗集团,“虚”体现为总医院无独立法人资格、无编无岗;“实”体现为依托县医院建立总医院党委、十大管理中心等,将成员单位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实质整合;泸州市泸县为代表的分片管理模式,结合服务人口、地理位置、机构布局等因素,因地制宜组建2个以上医共体,划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