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内江讯(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6月26日,“万千气象看四川——甜美内江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内江隆昌市、威远县,来自省市县媒体记者团一行走进隆窑遗产博物馆、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川威工业研学旅行营地等地,探寻工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的魅力。
打卡隆昌隆窑遗产博物馆,沉浸式领略龙坡窑的前世今生,感受独具特色的土陶文化。走进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一份份翔实的文献资料、一件件承载了历史记忆的物件,讲述着川中石油会战、红村石油会战的故事,感受了那段充满理想与奋斗激情的光荣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来到川威工业研学旅行营地,聆听“工业+文旅”跨界融合的精彩故事。
隆昌龙窑
“土陶之乡”建起博物馆
石燕桥镇处在隆昌市东南部。这里是土陶文化的重要衍生地,是不折不扣的“土陶之乡”。得益于陶粒用黏土及砂岩资源储量丰富,隆昌土陶制作技艺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窑炉依山取势而建其窑仓呈阶梯式,窑顶为拱形,整个建造的形态神似巨龙伏卧,故名龙窑。”隆昌金林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双边走边介绍道。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现代化的天然气窑炉慢慢替代了传统的土窑,因年久失修,现隆昌市仅存的龙窑遗址58处,其中在净土村内发掘有53处。其规模宏伟,建造工艺复杂,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为加强保护隆昌市土陶非遗技艺传承、龙坡窑物质遗产保护工作,重塑土陶乡愁文化、振兴乡村旅游发展、挖掘旅游新业态,2020年左右,位于隆昌市石燕桥镇净土村的隆昌金林陶瓷有限公司依托现保存较为完整的两条龙窑遗址,通过危房改建、空间重组等方式改造修建了近4800平方米的隆窑遗产博物馆。
隆窑遗产博物馆内设大师工作室、文创产品展示区、陶刻学习区、图书馆、非遗体验空间、泥塑体验空间等功能区,已于2023年5月正式开馆。目前,隆窑遗产博物馆正在申请民营博物馆。
川威钢铁工业研学旅行营地
工业遗址焕新颜 打造研学旅游新地标
“这些设备原来是灰色的,为了提高研学的性质,我们增添了一些涂鸦的色彩。之前废弃的物件,我们也进行了改造,展示出一个缩小版的炼钢过程。”在威远县连界镇的川威钢铁工业研学旅行营地,营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营地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业研学旅行营地。
这里曾经是川威炼钢高炉燃气余热发电厂,如今成了一个集研学、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游客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深入了解钢铁工业的历史、技术和文化。
2023年12月,威远县“三威”(威钢、威煤、威气)工业文化连片区域被正式列为“四川省2023年度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特色区域试点单位”。
通过试点,威远正积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积极推进“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战略,让工业旧址焕发新兴活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观赏价值、科普价值的旅游打卡地。
打造工业旅游融合“新样范”
工业遗产作为优秀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过去工业发展的轨迹和成就。这些遗产不仅是工业发展的实物载体,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们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反映出当时的科技水平、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隆昌气矿旧址
近年来,内江市挖掘、整理、盘活、整合全市工业遗产、工业旅游等工业文化资源,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内江市威远煤矿工业遗产群、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成功申报首批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结合全市工业遗产现状,内江市积极组织对工业遗产项目进行资源认定管理,隆昌气矿旧址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国家级工业遗产,威远煤矿旧址成功申报第四批省级工业遗产。
深入推动“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川威钢铁工业研学教育实践营地正式认定为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实现全市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