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以“光”为引,逐梦未来。
10月26日,四川省“拓市场稳增长”光伏产业供需对接会将在眉山召开。来自国内光伏产业的领军人物、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光伏领域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将齐聚东坡故里,共商光伏产业融合创新之道,共谋迎变突破之策。
这不仅是一场汇聚国内光伏领域精英的盛会,更是推动四川及全国绿色新能源产业应对下行周期、深化合作交流、促进创新升级的重要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光伏产业作为典型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四川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光伏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的重点领域和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稳增长、强创新、促转型,持续提升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发展高地。
一组数据印证四川光伏产业向“新”而行,奋力追“光”的脚步——
多晶硅产能居全国前三;
电池片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行业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
通威、晶科、协鑫、天合光能等位居《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前十的光伏企业已有6家在川落户;
......
当前,四川已初步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集群。
穿越行业周期,抢抓发展机遇。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勾勒出四川追“光”逐梦新路径——
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巩固和提升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和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构建形成“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及应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产业集群。到2027年,行业产值规模超过5000亿元,建成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一路追“光”,聚“光”向上!
从川西高原到成都平原,从乐山大佛脚下到宜宾长江之畔,处处涌动着光伏产业发展热潮。记者沿途探寻这条产业脉络,记录四川光伏产业逐梦“高光”未来的澎湃足音。
柯拉光伏电站
逐“光”而行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金秋的四川,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耀。“成乐眉宜”光伏产业走廊和“三州一市”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构建形成“全链条、全绿色、全球标杆”发展格局。
走进甘孜州雅江县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在面积相当于2000多个标准足球场的光伏场上,一块块光伏组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为高山穿上了盔甲。成群的牦牛漫步于光伏板下,构成了一幅自然与科技和谐共舞的画卷。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电站采用‘牧光互补’模式,建设前将植被完整剥离,集中存放。建成后,重新植回,并统一播散草籽,帮助植被恢复,既能修复生态环境又能防风固沙,有利于改善当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让光伏发电与养殖放牧两不误。”电站工作人员说。
柯拉光伏电站是金沙江上游川藏段国家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350万千瓦水光互补光伏项目的标志性项目。今年7月16日完成备案,成功获批。这是四川省一次性配置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项目,建成后将依托金上川藏段梯级水电为调节支撑电源,实现水光互补、打捆外送,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意义重大。
去年,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已全容量并网发电,将我国水光互补开发规模首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
“闪耀”的不只是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光伏产业基地、企业项目建设,四川同样硕果累累。
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
眉山,作为全省新能源产业链的领跑者之一,已成为光伏和锂电产业双轮驱动发展高地。通威集团眉山基地是全球单体项目规模最大的晶硅电池生产基地,从一期投产到产值破百亿元仅用时1年8个月,投资强度、建设速度、产值破百亿速度均创造了眉山投资新的“通威速度”。眉山琏升光伏8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项目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单条生产线最长、单体产能最大的异质结电池片生产项目。
通威太阳能(金堂)有限公司
成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获批国家高端能源装备集群,通威太阳能早早在此布局。去年6月,西南首个GW级光伏组件项目——通威太阳能成都金堂基地16GW光伏组件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00亿元。同年11月,总投资105亿元的通威太阳能光伏25GW电池与20GW光伏组件项目落地成都双流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不断释放“建圈强链”链主企业发展势能,助推成都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乐山协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再将目光聚焦“中国绿色硅谷”——乐山,这里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港口水运优势,构成了独特的成本优势,不断吸引着资本、企业的集聚。
“投资90亿元的10GW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一体化基地项目落地乐山高新区,我们用新一代电池片和组件弥补乐山的产业空缺,这也是未来10年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9月24日,在2024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乐山市投资合作项目签约现场,四川国盛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宗徽信心满怀地说。
李宗徽透露,项目建设完善后产值将达200亿元,并整合上下游资源带动周边产业集群增加约100亿元产值。
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
另一边,宜宾的光伏产业也新添动力。去年9月,总投资150亿元的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年产32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建设项目”的一期项目首片太阳能电池片已正式下线。
如今,放眼全川各地,重点光伏项目正多点开花。
成都的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一期),德阳的天合光能德阳基地,眉山的通威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二期)、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四期),资阳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研发生产项目,乐山的京运通高效单晶硅棒及切片项目,宜宾的东磁新能源年产12GW新型高效电池片智能制造“未来工厂”项目等快马加鞭,你追我赶,加速推进……
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背后,映射出四川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日益完善、集群效应逐步显现的发展景象——
从规模总量来看,截至2023年,四川光伏产业营业收入约2500亿元,同比增长近15%,多晶硅规划建设产能36万吨、全国占比15.9%,晶硅光伏产品中硅料、电池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其中,多晶硅产能占全球的六分之一。
从全产业链布局来看,四川晶硅光伏全产业链及配套产业齐备,构建了成都、眉山、乐山、宜宾晶硅光伏产业集群。
从产业开放合作与龙头企业影响力来看,通威太阳能成为全球首个光伏领域世界500强企业,协鑫科技、天和光能等全球前十强光伏企业有6家在川布局,通威太阳能电池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200GW,连续六年出货量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5%。
从产业发展辐射影响带动看,光伏产业发展,利国利民。在阿坝州若尔盖县麦溪乡黑河村,当地利用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建设了1兆瓦光伏电站,每年发电量预计160万度,每年可创收约60万元,助力麦溪乡6个脱贫村的村民年均收入增加约1500元。
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产业带动的经济民生效益显而易见。四川致力为光伏产业发展创造更优环境,使其加速成势,丰满羽翼,蓄势腾飞。
通威高效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
聚“光”向上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再添动力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创新”“绿色”成为四川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算得上工艺技术先进的电池片生产基地。在面积约11个足球场大的无尘车间内,一条条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数百台IGV智能小车来回穿梭运送物料,机械臂有序挥舞抓取,所有生产工序全部由机器完成。
园区内,负责转运物料的5G无人叉车在道路上随时可见。与传统电池片生产线相比,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用工减少约62%,能源消耗降低约30%,生产效率提升约161%。
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通威始终坚持“双绿色”发展道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通威致力于推动光伏产业向智能制造迈进,以促进光伏产业链的升级换代,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达成光伏领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通威开创了“渔光一体”的绿色产业新模式,通过“光伏+养殖”的方式,实现了渔业、电力生产及环境保护的三重共赢。
通威太阳能(金堂)有限公司5G工厂
以通威为代表,四川众多光伏企业逐“绿”前行、创新发展,积极探索能源转型发展之路。
为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清洁能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四川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巩固提升光伏产业的国内领先地位和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光伏产业实现提质倍增,构建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
今年1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将从积极韧链强群、加强产业协作、支持创新发展、强化企业培育、推动绿色发展、拓展开发利用、加大开放合作等方面,力求全方位、多维度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到2027年,行业产值规模超过5000亿元,建成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晶硅光伏产业基地。
要完成既定目标,四川提早行动,推进多项工作取得成效,有力提升四川光伏产业的“全球影响力”。
去年,我省举办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国内外26000余名嘉宾和代表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国际良好行业生态等方面进行对话交流,大会整体规格、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期间,成都、眉山、乐山等地与通威股份等行业龙头签署了总投资超500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投资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全产业链,为完善产业链条筑牢产业基础提供了项目支撑。
大会发布了《2023中国光伏百强品牌榜》《每人一千瓦2022报告》《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格局变化及产业链趋势》等各类榜单和报告;发出《硅能源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倡议》《光伏柔性产业联盟倡议》等倡议书,向各界展示了我国及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不仅着力提升光伏产业开放合作水平,在搭建供需合作平台方面,2023年11月,我省又举办了四川省光伏产业供需对接大会,通威股份、永祥新能源、美科股份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超400余人参加。
“这次大会凝聚了长期向好的发展共识,越来越多企业认为四川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和富集的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扎实、上下游配套完善,具备加快发展光伏等产业的先天优势,对四川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更加充满信心。”永祥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坦言。
通过这次大会,四川更拓展了连接全球的产销通道。来自澳大利亚、德国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家核心企业、近百位海外合作伙伴参加相关活动,为“四川造”光伏产品出海拓展了国际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在协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我省推动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创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支持企业攻关核心技术和转化成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高效电池技术产业化,扶持先进技术,打造创新高地。
在德阳,东方电气集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合作,对光伏逆变器的核心技术进行多年攻关,成功研发出具有高转换效率、高稳定性的光伏逆变器产品,不仅满足了省内光伏电站需求,还出口到国外市场。
在乐山,永祥集团深耕高纯晶硅制造,更新了8代技术工艺,把单线产量从800吨/年提升到了20万吨/年,生产的高纯晶硅纯度达99.999999999%,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成都,通威太阳能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已开工建设,将为下一代高效电池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专利储备。
谋定而动,四川以政策引领,以科技创新护航,推动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竞争愈发激烈,行业迎来阶段性震荡,四川直面困难与挑战,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推动光伏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完成锻长板补短板,加快集群集聚发展,协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一流光伏企业,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构建绿色安全的产业体系,推进光伏资源开发利用,深化产业开放合作八项重点任务。
下一步,四川在现有的光伏产业基础上将推进一系列的发展新举措——
加快推动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配套整体协作,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巩固多晶硅和高效电池片规模优势,稳妥推动海生、福莱特等光伏玻璃项目落地,提升配套环节的本地供给能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等资源优势,聚焦硅料环节大力发展高纯晶硅,提升多晶硅供给能力;聚焦电池片、组件和应用等环节的研发及产业化,切实提高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省内协作,提升产业链省内配套率,建强晶硅光伏产业集群产业基础。
创建四川晶硅光伏产业研究院、太阳能燃料与绿电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筹),加快建设西部硅材料光伏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创新平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高效电池等技术产业化步伐。
鼓励企业全过程、全环节实施数字化管理,支持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光伏企业生产工序间的智能感知衔接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晶硅光伏企业的应用,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
西昌市“渔光一体”产业基地
有序推进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光伏应用场景打造,积极推广“水风光氢天然气多能互补”和“农林渔光互补”等开发新模式。举办高能级光伏产业大会,加强产业供需对接,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展望未来,四川光伏产业前景广阔。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长,四川将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群效应日益显现,到聚“光”向上,政策加码,厚植产业发展沃土,四川正抢抓光伏产业发展战略机遇,不断培育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在向阳追“光”的路上,不断开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未来。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图片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