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赵晓梦散文随笔《缓冲地带》
近年来,赵晓梦在诗歌创作上着力颇多,《一夜之后》《接骨木》《钓鱼城》《十年灯》几部诗集尽展诗才。散文随笔集《缓冲地带》就是晓梦在文艺田园里用文字安抚心灵的新收获。“因为生活磨砺出的只言片语需要拾掇,也或者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寻得一个缓冲地带”。现实生活之外,用审美的方式为自己开辟一处缓冲地带。从记者、编辑到作家,从新闻纪实到文学写意,晓梦坚实地走在人生之路上,穿梭于不同角色、悠游于不同技艺。《缓冲地带》分5章,收文44篇,记录了晓梦在行游山川名胜、回望历史古今、体验人间至情、领悟创作甘苦之际的所思所想。《缓冲地带》包含了作者在旅途路上的丰富见闻、古今揽胜时的历史兴感,人生路上与家人相伴的天伦之乐、圆梦大学到成家立业的奋斗足迹,以及文艺之路创作的兴起缘由与自我经验体会。晓梦的散文有诗、有远方,有对历史的沉思、自然的凝神,饱含真挚情感,语言简练不失味道,真正实现了人生体验与人生经验的诗意言说。
《缓冲地带》第一卷叫“还有光”,其中精彩的是记录着作者作为一个读书人因风味小吃、名胜古迹、传统工艺引发的追古抚今的沉思。《伤心凉粉》以四川人常吃的伤心凉粉为引子,考证了伤心凉粉的来历与客家人跋涉千里、移居四川的艰难苦楚有关,引出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史事。“文化总是在交融中传承与发展”,作者勾勒出天府之国近两千年来的兴衰之下延绵不绝的移民浪潮,展现了正是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深刻塑造了开放包容、富足安逸的巴蜀。《一张纸的光》记录了作者目睹温州泽雅造纸工艺后的思索。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泽雅造纸术,在这个讲求速度与科技的时代依然保持了其缓慢和优雅,守着千年老手艺的阿婆认真完成每一道繁琐的工序,只为一张雪白无暇的纸。赵晓梦走入泽雅的深山,细腻地定格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恬静优雅、张弛有度的一个侧面。《谢灵运的楠溪江》则聚焦于谢灵运与山水诗。作者回望了谢灵运一生的坎坷不顺,被贬谪的苦难被楠溪江的山水所慰藉,山水成全了谢灵运寄情山水的文人心境,铸就了他自然天成、个性飞张。第一卷“还有光”中收录的散文,充分显示出赵晓梦历史考据的功夫,史实典故、史料文献、史学著作、地方史志都信手拈来,普遍透露着赵晓梦作为读书人的审美情趣,他更加善于体悟吃食、山水、技艺背后深藏的历史因素和文化背景,将历史知识、风物掌故融入自己的状物与抒情,增添了散文的文化底蕴,突显散文的人文之光。
第二章“在路上”是晓梦近年来旅游的行记。晓梦爱车,也爱自驾。在假期,他常常驾着爱车,载着家人,和朋友一起,穿行川西、西藏、云南,从现实生活的琐碎、庸常中抽身,享受路途中不可预知的过程,遇见涤荡心灵的风景。《路上拾遗》较为特别,是晓梦2006年在旅游间隙创作的“博文”的集结。其中的一则记录了大自然的神奇:从红原到金川的路上,达安曲乡金色的草地、红原查真梁子的白雪、山下的碧草蓝天、马尔康的烈日炎炎,一天度过春夏秋冬四季。《冒险夹金山》写了在寻觅风景路上的意外,晓梦的车子在高原的雪路上拐弯处熄火,差点儿发生意外!行走在路上,车的脾气、路的状况、风景的难测......都构成了人力不可控制的“人在囧途”。而作为一个自驾游爱好者的赵晓梦通过游记告诉读者他的经验:“最大的乐趣不是目的地那些风景,而是追逐风景的曲折过程”。晓梦的散文有路遇艰险的惊心动魄,有奇绝美景的旖旎动人,也有度过难关的心怀感恩、一切不随人愿的平淡坦然。旅行增长了阅历与见闻,也砥砺了行者的心性。他的散文写出了旅行是旅客的自我修行,带一颗乐观平常心,坦然面对旅途中的困难艰险,与亲人相亲、与朋友相交,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与自然万物心灵相通。
“缓冲地带”是晓梦的一首组诗,也是诗集《十年灯》的代跋。游于诗艺,采撷缪斯女神桂冠的枝叶,才有了散文集《缓冲地带》的篇什。第四章“创作谈”和第五章“答问录”主要是赵晓梦作为一个诗人谈论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和写诗的经验与思考。《词语的身份——<诗刊>“双子星”创作谈》道出了赵晓梦认为诗应该怎么写:首先要打乱词语的身份,写诗时要少用形容词、少用成语,多用名词和动词。其次是敢于用平常语言处理意象的陌生化。意象的陌生化提高诗的可感性,增强诗的丰富性。最后,晓梦提到了阅读对诗歌写作和赏析能力提升的作用。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也谈“跨越现实,抵达诗意”》中晓梦又说,“对现实事物的细微感知,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晓梦的散文系统地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看法与写诗的经验;诗歌要介入当下生活,从生活出发提炼诗意;诗人在诗歌里“精致地讲话”,写出属于自己的“诗家语”;诗人诗歌要具有辨识度。晓梦写诗、学诗,也评诗。“创作谈”中既有创作谈、创作随感,也有诗歌研究性论文。晓梦虔诚于诗艺,又着眼于当下现实,对生活洞察有思考,对语言敏感有锤炼。《缓冲地带》正集中展示了诗人具体诗作背后宏大的诗学世界。
人生的旅途上,必不可少的还有家人。第三章“生活家”写了亲情,写了炒股,写了故乡和求学的往事。晓梦对故乡重庆合川满含深情,故乡不仅哺育了他,让他通过文学特长特招上了大学,更是他诗歌创作的精神原乡。但最令读者感动的是,是父亲晓梦写女儿的至情文字。晓梦以散文的形式,细腻地记录了女儿“小长今”在成长过程中带给他的快乐、惊喜与感动,表达着一个父亲对女儿最真挚的爱。《小时候》追忆了女儿成长路上的趣闻趣事,一个可爱伶俐、有脾气的四川妹儿形象跃然纸上。《与女书》则是抒发一位父亲对女儿说不尽的爱。其中有对女儿的祝福、鼓励,更重要是对女儿“三心二意”的勉励:做人要坚守初心,做事要坚持恒心,遇事要坚定信心,对生活要充满敬意,对朋友要心怀善意。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爱之深,则顾之其周全。林语堂说“文学是对于生命的叹赏”,毫无疑问,赵晓梦通过文学赞叹生命源自对万物的爱,因为有爱,所以写作,所以唱歌。爱是万物之谜。
(本文作者系中山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