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专题 > 大江之韵·探寻金沙江 > 城与江 >新闻详情

流“金”淌“银” 千年交响

2024-11-06 10:36:37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高艳 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云南昭通,四川宜宾,金沙江最下游的两座城市,江段合计超过570千米。

“金沙水拍云崖暖”的金沙江,流经昭通市的巧家、鲁甸、昭阳、永善、绥江、水富6县(区、市)后,再经过宜宾市的屏山、叙州,最后在翠屏区三江口与岷江交汇,汇成长江。

这两座城市,因“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这句脍炙人口的两地谚语,相连甚深。“同饮一江水”的两地,在金沙江持久的润泽下,彼此交相辉映,流“金”淌“银”。

南丝绸之路千年荣光

“要讲述宜宾与昭通的渊源,以‘秦五尺道’开篇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必须要说的故事。”云南日报社驻昭通分社社长、高级记者蔡侯友说道。

在昭通市盐津县和宜宾市高县,各自有一座同名的关隘——石门关。

盐津石门关(今豆沙关),汇集“五道并行”图景。五道,指秦五尺道、关河(金沙江支流,也称横江)水道、内昆铁路、昆水公路、水麻高速,它们交汇于此,又互不干扰,如今成了“一眼两千年,五路跨雄关”的打卡胜地。

6729f08432a6d.jpg

昭通境内古五尺道

高县石门关,宋置石门寨,元设石门铺,明代四川巡抚曾省吾率军征剿“都掌蛮”后,班师经石门关,写下“石门不容轨,聊舍车而徒……”的五言律诗;清代楚蜀水陆兵勇布政使刘岳昭围剿太平天国石达开部胜利后,在石门关凿壁题刻“勒愧燕然”……

古人功过有待商榷,但留下的“石门题刻”,如今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两座石门关,其最初的源头,均指向诞生自两千多年前的古老通道——秦“五尺道”。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因修筑都江堰而余荫后世、名垂千古的蜀郡太守李冰,承担了修筑从巴蜀通往古代云南道路的重任。他以今天的长江首城、中国酒都、名酒五粮液的故乡宜宾为起点,向南开山劈岭,朝着昭通方向的乌蒙高原深处挺进,历史性地在我国西南地区开辟出一条连接中原与云南的“窄路”,后被拓宽成最多不过五尺的“五尺道”。

在“五尺道”的基础上,汉“南夷道(唐蒙道)”、唐宋“石门道”、唐至明“茶马古道”,以及清代“叙(宜宾)滇官道”和民国“叙昆大道”,这些古道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中,共同组成了开通最早、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大国之道”——南方丝绸之路。

自诞生之初,南方丝绸之路即周流物华天宝、飘洒文明花雨,不断书写开放包容、文明互鉴的史诗传奇。可以说,这条“大国之道”,开启了世界多元文明交往、和美共生的先河。

8fabb460dbf2adf323559e0d851ce37

昭阳古城一角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两大重要驿站,昭通和宜宾均因此成为了川滇黔商贸重镇,两地大量出土的各时期陶俑、画像石、石棺、钱币等文物,充分反映了其在两汉时就已处于中原与西南、川滇商贸文化往来的交汇点,尤其是在清中叶至民国时期达到顶峰。

清末民国时期,两地“会馆之盛”,可窥一斑。

昭通的昭阳古城,有“会馆之都”的美誉,在清末民国时期,全国各地的商人纷至沓来,先后在这里建成了川地庙(成都会馆)、陕西庙(西安会馆)、雷神庙(江西会馆)、妈祖庙(福建会馆),以及两广会馆、两湖会馆、云南会馆、贵州会馆等15个规模宏大的会馆,形成了丰富的清代中国古建筑群落。

《昭通县乡土志略》记述:“在昔昭城,商业繁盛。厂务发达,称银用秤。滇铜蜀盐,车马交骈。秦楚赣粤,工贾群进。苏松梭布,填塞路径。百货云集,任人贩运。

宜宾的三江口老城区,也在清末民国时真正成为了“水陆交汇、贸易四达”的“三省通衢”之地。云南大量的土特产品和铜矿经过航运和马帮被运至宜宾,四川的蜀锦(丝绸)、棉麻、药材、盐、酒等经宜宾被贩运至云南,让其成为川南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商肆林立。

宜宾滇南馆

宜宾滇南馆

据《宜宾市志》(1992年版)载:宜宾城区的茶叶年交易达100000担(1937年)、山药年交易达88300担(1937年)、草席年交易达27500张(1949年)。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仅仅在城区金沙江南岸的青草坝(今下渡口)一带,马店就有12家,每天宿马上千匹。由水运(包括陆运)、水码头发展而来的水码头文化(大江文化),成就了宜宾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商业文明,正是“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所描绘的真实写照。

“滇铜甲天下”与“川酒甲天下”

金沙水拍,乌蒙铿锵;大江东去,诗酒风华。

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古道的马铃声早已湮没于历史,但历史会一一铭记过往的风华,特别是在金沙江的润泽下,昭通、宜宾流“金”淌“银”的千年交响。

昭通,古称朱提(shū shí),先为山名,继为县名,再为郡名,后为银名(朱提银),由此积淀而成了朱提文化。

在昭通朱提山开采的银矿,成色好、质优,被称为“朱提(shū shí)银”,成为汉代一种白银的名称。现位于鲁甸西南龙头山(古称朱提山)的乐马厂就是滇银的主要产地之一。在古代,朱提所产的白银大量输入中原,对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写下“我有双饮盏,其银出朱提”的诗句,可见古时“朱提银”在全国使用之广。

昭通不仅有银,还有铜,是滇铜的主产区之一。

明清时期,云南产的铜占全国的80%,有“滇铜甲天下”之誉。特别是清乾隆以来,滇铜成为执行铜本位的大清政府铸造货币的最主要原料来源,在来自日本的“洋铜”输入逐渐断绝之后,滇铜就几乎成了铸币材料的唯一来源。

清代铸造铜币,不是在产地,而是在京城,由此也产生了“滇铜京运”这一跨越万里、关乎清代“铜政”命脉的史诗级物流转运。

水富港  作者:刘伟(城)

水富港(刘伟 摄)

在现代交通工具问世以前,水路运输是大规模运输中成本最低的方式。在清代,滇铜运输大体通过石门道、金沙江水道(黄草坪)、罗星渡(宜宾珙县)、镇雄奎乡路四个方向的路线,贯通整个昭通大地,但无论是哪一个方向,均以宜宾的长江黄金水道作为中转,然后顺江而下,至杭州再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抵京城。

“滇铜京运”,支撑了清代近乎半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其中,金沙江水道因太过险峻,没有完全成功开通,但在乾隆年间也曾一度承担了大约一半的滇铜转运任务,其作用同样不可低估。

昭通“朱提银”、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川滇药材、盐等各类特色商品的转运,催生了城市的繁荣,进而造就了宜宾酿酒的兴盛。在宋代,宜宾的酿酒业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据宋代《熙宁酒课》推算,北宋时宜宾的酒课是5000贯,年产量达到了522500斗,年耗粮37500石。

宜宾,这座有着4000多年酿酒史的酒都,在中国数千年酒史长河中从未缺席,是中国最早进行大范围白酒生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多粮浓香型白酒发源地,历代名酒辈出。其中,作为宜宾名酒的佼佼者,五粮液这杯传承逾千年的“大国浓香”,生于斯,长于斯,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五粮液“十里酒城”

酒都宜宾的五粮液“十里酒城”

俗语有云,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白酒产业,对地方经济尤其是政府税收的贡献十分巨大,被很多人羡慕地称为‘液体黄金’。而宜宾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酒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与人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作协原主席周云和说。

“水为酒之血。”作为典型的“地域生态资源特色产业”,白酒生态酿造对于所在区域的水质、土壤、空气、气候及生物多样性“五大要素”,有着天然的依赖性和极其严苛的要求。

金沙江(左)与岷江(右)在宜宾交汇为长江

酒都宜宾,三江汇流

水拍云崖的金沙江带着青藏高原古朴原生态的文明,碧波荡漾的岷江携天府之富饶、古蜀文明之灿烂在宜宾交汇成长江,是大自然馈赠给这座“酒都”的礼物。这座有着600多条大小溪河的城市,在水的润泽下,造就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稀少,雨水充沛,生物丰富多样,地处被联合国教科文及粮农组织誉为“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

宜宾黄黏土

宜宾黄黏土

三江汇流携带的硒、钙、钠、镁、磷、氮等二十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白酒的酿造带来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特别宜宾的弱酸性黄黏土,含有镍、钴这两种微量元素,在其他白酒产区极为少见,成为五粮液生产筑窖和喷窖的专用泥土,微量元素丰富的泥土非常适宜各种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而形成庞大的厌氧菌群,这些看不见的“酿酒工人”,昼夜不息地酿造着五粮液优质的浓香美酒。

同时,“水陆交汇、贸易四达”的宜宾,为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打开了宏阔视野,形成了当地人敢于拼搏、善于闯荡大江大河的性格,孕育出了“汇江向海”的城市精神。

这种精神,使得宜宾酿酒人视野开阔,喜欢尝试。起源于非洲的高粱、西亚的小麦、美洲的玉米,沿着“丝绸之路”、跨过海洋,顺着河流进入中国,又辗转来到宜宾,经过不断的调和优化,成为酿造美酒的原粮。

0002_五粮液产品图-V01【云阶文传】0830 - 副本

酿造五粮浓香美酒的五种粮食

一代代五粮液酿酒匠人,通过无数次的尝试、调和,最终向世界献出首创的、科学的“五粮配方”,将发源自世界各地的高粱、小麦、玉米,与源自中国的水稻、糯米相结合,交融出“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五粮美酒。

五粮液发于唐、兴于宋、精于元、成于明、得名于清,“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从唐代“重碧酒”到宋代“姚子雪曲”再到明代“杂粮酒”,清代得名“五粮液”,一脉相承逾千年,谱写“大国浓香”的传奇,成为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

其传承逾千年的五粮酿造技艺,绝不仅仅是五种粮食的简单聚合,而是取高粱产酒清香味正,大米产酒醇和甘香,糯米产酒纯甜味浓,小麦产酒曲香悠长,玉米产酒喷香尾甜,通过漫长的探索实践,最终“荟萃成醇”,将五种粮食的风味融合为一,又使每种原粮的优点得以充分激发。

一杯五粮美酒,蕴含天地精华,荟萃世界风味,从三江汇流地出发,飘香千载。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 候云春/文 赵旭东/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