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5月30日,晴,海拔2300米。
在丽江城里稍高的地方,举头远望,总能看到远处高耸入云的玉龙雪山,它有一种魔力,吸引你向它走去。
玉龙雪山
金沙江畔不远处的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也是云南亚热带的极高山地,从山脚河谷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垂直带自然景观,拥有冰川、高山草甸、原始森林、雪山水景等景观。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
我们循着探险家洛克的脚步,去玉龙雪山下的玉湖村,了解纳西族文化。
还未到村里,就看到一座高耸于云的山,由于山顶都是云雾,看不到任何雪,但凭它的气势,我们猜测就是玉龙雪山。
远处的玉龙雪山和草场上的牛群
山下是一片草场,一百多头牛在悠闲吃草,走近了能听到牛啃草的声音;不时奔来几匹烈马,吃会儿草,打会儿架,又朝着远处跑去。
玉龙雪山,气势磅礴,苍翠美丽,云雾在山间流动,雪山隐藏在云背后。高山、草原、牛群,风带着绿色的清香,吹去了所有烦忧,让人真想在这世外桃源放牧。
玉湖村
纳西千年古村落——玉湖村,又名雪嵩村,是位于雪山脚下的一个村庄。这个村依山而建,房屋由石头建成,错落有致,十分古朴,保持着原生态的风貌。因为不太商业化,保持着浓厚的纳西族建筑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走进玉湖村。
192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著名探险家、摄影家约瑟夫·洛克,来到丽江收集植物标本,不久后他发现了这个人间天堂,并在这里居住了27年,他在此工作期间,完成了大量有关纳西族文化的著作,并将这些作品带到世界各国。
洛克故居
洛克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巫鲁肯,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坐落在洁白的丽江大雪山山坡上,雪山主峰如扇形,就像一个保护神一样。”如今,100年过去,玉龙雪山依旧,洛克居所依旧,村民依然保持着淳朴友好。
为纪念洛克,他居住的地方现已建起了一座纪念馆,收藏着他工作时使用过的一些器物。我们循着村里的石板路,去参观洛克故居,遗憾去晚了,没有开门。石头的墙壁,黑的瓦,远处是玉龙雪山,和洛克书中所描写的一样。
探寻金沙江采访组抵达丽江玉湖村
漫步村庄,到处都是石屋,大多是村民自己修建的纳西建筑风格的房子,木结构,石头墙壁,黑瓦,正房坐北朝南,两个厢房分布两边,正面是照壁,中间是院子,种满花草,很有生活气息。
村子里,许多人家养马,不管在以前还是现在,马都在茶马古道和当地农耕运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随着旅游开发,游客可以体验骑马,体验茶马古道。
纳西人家
我们在“石里香”农家乐吃了中午饭,菜有纳西红烧肉、烤肉、苞谷粑粑等,十分可口。老板很热情,一家三口穿上纳西服装,与我们合影拍照,还讲了一些关于纳西文化的事。
午饭后,他介绍我们去一家名为“嵩山下”的客栈住宿,没想到老板和胜军,就是我们今天入村前看到的那一大群牛的主人家,他是村里的养牛大户。
“牛场养了180多头西门达尔牛,请了三个人看管。目前,牛价很低,肉牛30元左右一公斤,以前37元一公斤;一头3个月小牯牛,过去1.2万元,现在6000元,也不知未来行情会怎样。”和胜军说,本地牛,能在山上走;西门达尔牛高大,太笨了,只能在草场平地走走,遇到山上的坡坡坎坎容易摔倒。
过去养牛,都养在山上,十来头牛,十天、一个月去看一次。有时下雪了,天气不好,牛会自己回来。运气好时,母牛还会带只小牛回来。
我们在院子里,围着茶桌喝酒。和胜军拿出了小麦酒让我们喝。他说本地人喜欢喝自己酿的苞谷酒和小麦酒。
他喜欢用小麦酒来浸泡从山上采集的药材,做成药酒喝;也会买来鹿血,加到酒里,每晚喝三小杯鹿血酒睡觉。他说:“鹿血酒发汗、壮阳,对身体很好。”
我们问他:“喝过宜宾的五粮液酒吗?”他说:“喝过,有点烈,但味道很好。”
和胜军
和胜军说,新中国成立前,纳西族妇女地位很低,女儿要全部嫁出去,没有儿子的,房子等财产要给家族里的叔叔家,不能由女儿继承;男的,有条件的,可以娶两三个老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度。以前的人,都是找村里的人结婚,离婚率很低。现在的年轻人,信息发达了,婚姻不再那么稳定,男的娶外面的女孩,村里女孩则大多嫁到外面去了。
玉湖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那时因为位置偏远,游客很少。和胜军说,旅游业没有发展起来时,大家靠放牧种地生活。村里人均3亩地(没有水田),种小麦、玉米、蚕豆等,养牛、马、羊等。
20多年前,人们乱砍滥伐,砍树建房、烧柴、卖木料。玉龙雪山的树木因此受损严重,两个人围起来那么粗的树,基本被砍光了。后来,国家着力保护森林,这几年,森林植被又恢复了。
玉龙雪山下的麦田
不知不觉,我们聊了很多。
和胜军的房子,前前后后花了100多万元建成,是传统的纳西族民居。他说,木头虽然没有钢筋水泥适用,但建房,住着有好处。如今,他有六间房,拿来做民宿。
和胜军说,疫情前,丽江古城和束河古镇很火;疫情后,白沙古镇、玉湖村火起来了。春节、五一、国庆、暑假,民宿天天住满,价格可以翻一倍,高的700多元,低的400元。
看着种满花草的院子,和胜军说:“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时,院子里养鸡、养牛、养马,不种植物;现在,搞旅游了,大家开始种花种草,为游客提供好的住宿环境。”
玉湖村一角
在“嵩山下”客栈居住,不关门。和胜军安慰我们说:“没事,纳西的风俗认为,拿别人东西不好,会倒霉。所以没人偷盗。几十年,我从来不关门,没有东西丢掉。开客栈了,到目前,也没有什么东西丢失。”
养牛、开民宿,和胜军很享受此时的生活。他说:“我们这边是慢生活,民风比较淳朴,玉湖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很舒服。”不过,这几年,外面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村里,租房开咖啡店、餐饮店、民宿、商店等,商业化氛围浓了起来。
在和胜军看来,如果没有商业化,村里发展不起来,但商业化太重,也不好。因此,他希望适度就好。
(川经瞭望记者 杨波/文 赵旭东/图)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文 赵旭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