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甘孜讯(记者 杨琦 李霁玥)“全州‘好山好水好风光’,具有水多、光强、地势好、互补性高、运距短等特点,全国少有,可开发光伏达1.5亿千瓦、居全省第一。” 近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甘孜专场上,甘孜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冯发贵介绍道。
位于雅江县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甘孜抢抓“双碳”发展机遇,提出了建设能源之州,通过健全完善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水风光蓄热储多能互补发展,不断培育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奋力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切实把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富民优势,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能源。
好山好水好风光
清洁能源装机今年将突破2000万千瓦
清洁能源成为甘孜州最大支柱产业,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甘孜州能源及电网投资完成约620亿元。其中,2023年全州清洁能源领域完成投资超2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实现清洁能源增加值102.7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0.6%、占GDP的20%,实现税收27.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43.3%。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甘孜州清洁能源装机实现从2015年的不足500万千瓦跃升至1995万千瓦,今年年底将突破2000万千瓦,在建装机达1486万千瓦的跨越式增长,年底还将开工1170万千瓦,后续还将核准备案一批大项目。
此外,甘孜州已相继投产全省库容最大的两河口水电站、全国唯一的竞价光伏电站、(当时)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
位于雅江县的柯拉光伏电站
在开发清洁能源的同时,甘孜州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坚持推动能源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探索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融合发展路径,广泛采用“草光互补”“牧光互补”模式,提高组件离地间距、利用光伏组件“可遮阴、能聚水、利草长”的特性,非但不会破坏草场草甸,反而更利于实现涵养水土、修复生态,满足当地牧民放牧需求。项目建设采用国内最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开发一方资源,不仅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生态,还要富裕一方百姓。”在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时,甘孜州引导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实施以工代赈、提供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就业岗位等,充分吸纳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就业,同步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土地租赁、参与设备运输等方式支持能源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全州累计吸纳当地务工群众近10万人次,解决本地大学生就业300余人,促进当地群众稳定增收。2023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围绕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发挥水风光热蓄资源禀赋优势,力争2025年全州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超3000万千瓦,为全省打造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作出甘孜贡献。”甘孜州发展改革委主任周世武表示。
在建两条特高压
电力外送通道明年将达2605万千瓦
甘孜州清洁能源可开发潜力超过2亿千瓦。截至目前,全州清洁能源装机达1995万千瓦,但电力外送能力仅1205万千瓦。
“电网建设薄弱,电力外送受阻;本地消纳能力有限,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发展还面临桎梏。”甘孜州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用不完”又“送不出”。面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甘孜州把电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出台《支持电网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建设环境,坚强智能电网加快构建。
有效保障群众用电“用得好”。三年来,甘孜州投入资金6.2亿元,扎实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不断优化农村电网结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稳步提升,群众用电满意度显著提高。
有效保障清洁能源“上得去”。聚力电网电源协调,加快建设清洁能源汇集工程。截至目前,甘孜州建成500千伏变电站8座,甘孜南、甘孜西、道孚、理塘共4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被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新增清洁能源并网要求。
有效保障清洁能源“送得出”。聚力构建坚强输电体系,提升送电能力,不断满足省内负荷中心用电需求。截至目前,甘孜州建成四大交流电力外送通道,输送能力1205万千瓦。川渝特高压和金上特高压正加快建设,甘孜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成为我国在建海拔最高的特高压变电站,预计川渝特高压今年年底投产、金上特高压明年投产。两条特高压建成后将新增送出能力1400万千瓦,届时甘孜州累计送出能力将达到2605万千瓦。
“下一步,为打破清洁能源开发瓶颈,甘孜州将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谋划争取5条特高压工程,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周世武表示。
(甘孜州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