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大江之韵·探寻金沙江丨何万敏:江河行地听涛声

2024-11-19 14:42:20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一滴水邂逅一滴水。

一滴水孕育一条河。

一滴水延伸一条江。

长江太长,对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每一个中国人都念兹在兹、熟稔于心。初中地理课本中写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峰,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全长6300多公里。

如果不是生长在江边,这些文字就是长江给人最初的宏观印象,简约而概括,相比于中国地图上那条上下弯曲的蓝色横线,线条的魅力仿佛留有更多的伏笔。只不过,每一个中学生课桌上堆叠的学科课本和辅导材料,全部的知识点在如水流动中,只需铭记,不求甚解。

而具体的长江——哪怕具体的一滴水呢?

及至长大,有朝一日在任何地方或者任何时间,真的面对早已镌刻于脑海的这条江河,内心的澎湃立即与江河的波涛,共鸣共振。

一、三江口

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生感慨:左边是江水,右边是江水,前方还是江水。这满眼的水,是一样的水,还是不一样的水呢?

江水与江水,至少颜色是不一样的,颜色的差异使得眼睛容易把不同的江水分开来。这里说的不是水的本质构成、水的生命形态,而是说这些水呈现的方式、外在的模样。“左边是岷江,右边是金沙江,”陪同采访的周云和抬起右手指向前方,“对,直下去就是长江了。”  

我们看见,岷江水有些泛红,浑浊不清,展示出上段地方的雨势较大所造成的洪水,水光的昏暗似乎催促了水流的速度,江面上的波纹旋转出隐隐的灰线;而金沙江水呈绿色,视觉上绿色已把清澈倾泻于水面上了,绿色是青草的颜色、树木的颜色、春天的颜色,人类显然对绿色有与生俱来的好感。这般“泾渭分明”的现实表现却将我们一般想象的印象作了个对调:岷江源头出自岷山,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江水清澈,古人甚至称岷江为“大江”,误以为是长江之源,直到徐霞客撰《溯江纪源》否定“岷山导江”之说,清澈本该是岷江的基调;金沙江则顾名思义,虽然金光闪烁,极大的含沙量已将沿江脆弱砂土的底色翻搅而出,加之流域海拔的下降和逼仄峡谷的挤压,湍急水流长途奔袭,惊涛骇浪一路营造激流险滩,金沙江有很长一段像是另一条黄河,浊浪滚滚,幸遇徐霞客分辨,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雪山之东,金沙江实透腋南注。”

岷江与金沙江,在宜宾,以各自不同的颜色互相推搡,你来我往。毕竟都是水,相互拥抱,相互交融,终于不分彼此,成就了一条胸怀愈加开阔的大江——长江。

我们站立的三江口,被宜宾人形象地称为合江门。两条江在此交汇,从这里向东就是长江了,宜宾有了“万里长江第一城”的桂冠,三江还将城市分割成了几个区域,当地人通常将这些区域称为老城区、上江北、下江北和南岸。

“宜宾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建城史。黄庭坚谪居宜宾两年多,苏轼也来过宜宾,写下的那些诗文,被人们牢牢地记着,并还将随历史传扬下去。”周云和是当地知名作家,卸任前担任宜宾市作协主席多年,显然对地方文化更感兴趣,“记载一个地方的历史,是靠文化。只有精神文化的东西才能够传之久远。”

江边的高楼,代表着一种现代精神仍在拔高。一众楼宇的C位,一座高楼拔地而起,雄心勃勃,玻璃外墙闪烁着变幻的天光。从楼顶处伸出来的塔吊可知,宏大的建筑工程还没有完工,据说有288米的高度,拥有“川南第一高楼”之称,是城市的新象征。于是,我似乎理解了四川经济日报社组织“大江之韵·探寻金沙江”主题调研采访活动的用心。

到宜宾多次,站在三江口却是头一回,心情竟如江水多了涟漪。我知道,岷江是生在乐山市的我的父亲和母亲的母亲河;我知道,金沙江在我生长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经过6个县市,我曾经去“金沙江上第一滩”走过一次“鬼门关”;我知道,长江由此开始了一往无前的漫长奔涌,向着东方,经过重庆、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进入东海的蔚蓝怀抱。

宜宾是地造,也是水做的。7000万年前,自地壳“燕山运动”以后,宜宾脱离水域环境而“出芙蓉”。在洪荒之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城区坝、旧州坝、南岸坝、沙坪坝、盐坪坝、天池坝、菜坝等隔江错列的地形。六山拔厚土,三江映高天,壮丽秀河山,是自然的天设。

还有人文的历史,记载于泛黄的纸页之中。秦时,在这片土地上设置了第一个县级行政机构僰道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开始建城,迄今已经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悠远时空。戎州,义宾,叙州,名号随朝代更迭,宋政和四年(1114年)正式改称宜宾。将历史的时空压缩,简约的文字仍可留下大致的线索。

然,居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建构的“雄踞巴蜀,势控滇黔;怀拥金岷,浪催吴楚”格局,令宜宾不可小觑。

宜宾是因江而生的地理枢纽,是自川南通往川西、川中、川东的走廊,是四川出入云贵高原的通道,也是出海以达东南亚的门户。

因江而生的中华鲟和白鲟、中国名酒典范五粮液、向家坝水电站、核电燃料元件和晶硅光伏、动力电池、新型储能等蓬勃生长,“中国白酒之都”“中国动力电池之都”逐渐开足马力。

不竭的澎湃动力从何而来?从高原雪山之巅,卷金沙江之险,挟岷江之威,以一泻千里之势,浪拍幽深峡谷,冲出崇山峻岭,放荡不羁奔腾,九曲回环汇聚宜宾而成长江。充满生机活力的景象,让我想起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的追问:如何学会呵护我们的环境?如何担负起我们的生态责任?除非我们用所有的感官去感知,除非森林草原对我们来讲不仅是一种景色,还是一种声音,一股芬芳。

二、走过一回金沙江

惊涛骇浪之声,雨季时节,远在十里之外就可听见。

赶在乌东德水电站2020年蓄水发电之前,我曾经走了一趟金沙江上的老君滩。老君滩位于凉山州会东县与云南省禄劝县,人称“世界滩王”。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两支长江漂流探险队以血气方刚的勇敢,唤醒一个时代青年人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热情。长漂新闻,从收音机传向四面八方,牵动无数人悬着的心,老君滩则是悬挂在心尖上的那一点。

待我们走近,果然名不虚传,如雷的轰隆声淹没人语,声音连绵不绝,犹如千军万马正奔腾在前。

惟见,大浪起处,上端江面,从黄草坪村边流淌下来的江水,稍显平缓而温顺。却在一刹那,江水急剧跌落,流速剧增,遇乱石阻挡,水流猛然翻滚腾挪,浪涛卷涌,水花飞溅。巨大的轰鸣亦由此发出,震耳欲聋,惊心动魄。站在岸边,整个人的背景充满惊涛骇浪,浊黄色千变万化,迷乱了双眼;我坐在一块岩石上,凝望着咆哮不羁的老君滩,竟生出不由自主向右方快速移动的恍惚。仰望两侧高山,凌空绝壁,刀劈斧砍一般险峻巍峨。

书载,老君滩的形成不足百年,是因地震、山体滑崩,大量泥石推入江中堆积,逐渐淤高河床而形成。老君滩全长4.63公里,可见7个梯级险滩,总落差41.3米,最大流速达9.7米/秒,属常年出现的特等险滩。这是极难逾越的障碍,也才更显斗士急流勇进的英雄气概。

体验了老君滩桀骜不驯的气势,领会了金沙江一泻千里的畅快。我们依然在金沙江左岸会东县一侧,向普咩乡方向而去。

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金沙江峡谷老君滩段,单调的景色一直充满我们的视线,耸峙的山峰将天空的线条撕碎,艳阳高照,天空中大部分时间漂浮着灰白色云朵,投下无数阴影,光线反差十分强烈,使得山体的颜色深浅不一。这些间杂着草绿色、黄褐色的山体,因干燥的谷风和飞动的泥石,生命在此变得岌岌可危,像是一片禁地。

以老君滩头为新起点,我们掉头向山坡上爬去。很快,众人都气喘吁吁,呯呯的心跳催促着迟滞的脚步。“不急,路在上头,到那儿就好走了。”向导周加权帮我挎着沉重的摄影包,话语从身后传来,头也不回自顾在前领路,但我们脚下其实根本无路可走——细碎的砂石间或有荒草,只是顺着一个陡坡吃力向上窜动。稀疏的野草,试图去遮掩荒凉得令人心悸的山体,差不多是从那时起,它成为那天大多数时间中七八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所能看见的景观。

“哎呀!走错路了!”周加权这句话如一颗滚石给我们猛烈一击,他跨步站稳,右手叉在腰间,用疲惫的姿势告诉我们这一噩耗。登山40分钟,原先熟悉的山路迟迟寻找不着,他见情势不妙,遂掏出手机问路,方知山体滑坡早已摧毁了山道,现在只得重新下山,走江边另一条小道。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何况这上山已经很不容易。下山几乎就只有坐着砂石往山坡下“梭”这一招管用,还需要注意适度调整方向,尽量绕开陡峭的岩石避免摔伤。

苍茫的荒野同样会发出更严峻的挑战。事实上,老君滩有七道滩,意味着其左岸或右岸正有小峡谷造成泥石流日积月累冲刷下巨石于江中所致。当天一路七八个小时,我们经过了七八处大型山体滑坡,每小时都遭遇着体力与意志的双重折磨,直到走得人人唉声叹气,如断了筋骨,瘫倒在地,再也动弹不得。

临行前渴望欣赏到“原始风景”心花怒放的冲动,此刻被峡谷的高大傲岸与江水的奔流不息消解得偃旗息鼓。疲惫地拖着尚能支撑的双脚,行走在山川江河间。

硕大的滑坡体迎面扑来,满眼眶满脑袋都是堆积着的砾石。我只想怎样才能尽快翻越而过。山脚下依然是湍急的江水,我向下瞪了一眼,约有百米高,滑坡体笔直伸入水中,倘若稍不谨慎失足滑跌,人会直落江中,没有滩涂没有岸,连一根救命的稻草也没有。要命的是我不会游泳,即使游泳健将不幸坠江,本能使然可能挣扎几下,也必死无疑。抬头向上望,高过千米的大山压顶,让人有喘不过气来的惊悚,即使乒乓球大小的飞石,都能置人于死地,还得警惕地监视随时可能出现的松动。没有路,小心踩在往下滑动的沙砾上,本想轻捷矫健,脚却像灌注了铅般沉重;一犹豫,前脚滑得更凶,双手十指抓向陡坡,以减轻脚力,多数时候摩挲着缓慢移步。像一只弱小的趴壁虎,匍匐着在悬崖峭壁上。

看得见的危险无处不在,步步惊心,不敢去触碰随时可能的塌方。但无论路途充满多少险象环生,也容不得选择后退之路,后退一步和向前迈步一样艰难,天注定还是往前走。

多么漫长的路,多么漫长的一天。后来用地图测算,行程约7公里,但当时我把它想象成二战中诺曼底登陆“最漫长的一天”,没有血雨腥风的惨烈,却得到烈日炎炎汗如水滴的洗礼。精神层面的煎熬与其说是不期而至,还不如说是当头棒喝——没有人还愿意走第二次,至少我如此。

金沙江在凉山这一段的险峻之处在于,河段均为连续的V型峡谷,峡谷宽约150至250米。俯瞰江水奔腾千万年切割出的河床与两边雄峙的大山形成壮观的峡谷,两侧几乎整个流域都是群山叠嶂,亦构成另一些逼仄的小峡谷,群山之间布满无数山高水长的河流,水系流入江中与冲动的砂砾巨石一起,每天都改变着金沙江乃至长江的模样。

而巨大的改变,来自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个梯级水电站的建成。除了发电,水电站还具有防洪拦沙的功能,它们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水电站因地制宜建设的奇思妙想,人类改造江河的高峡出平湖景观,其实都是人地关系的探索、调整与碰撞。我们从此可见,金沙江已经展示出种种壮美、和谐与动人。

三、向家坝,在金沙江上

2024年7月在宜宾,我第一次来到向家坝电站。

确切的位置,这里是金沙江下游河段,左岸是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屏山县,右岸是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

向家坝电站作为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中最后一个梯级,却是最早建成的。

200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2006年11月26日开工,历经8年,2014年7月7日,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相比于上游的电站“大哥”,向家坝只能算“小弟”。电站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384米,最大坝高162米,站在坝顶往下看,厚实的混凝土上半截垂直,至三分之一处往下是斜坡形,高挑的落差,会让恐高的人心跳明显加速。

鸟瞰金沙江攀枝花至宜宾近800公里江段,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巨无霸”水电站赫然入目,其总装机容量达到4646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892.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7亿吨。它们与三峡、葛洲坝水电站一起,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佩戴好安全帽,工作人员带我们走过坝顶,来到船闸口,目送一条装满货物的船舶,通过升船机翻坝下行。向家坝升船机,让千吨级船舶过坝只需约40分钟。随后经过允许,我们乘电梯下到发电机房,只觉庞大,空旷,洁净无尘,寂静无声。4台机组因为漆有湖蓝色非常显眼,穿着深蓝色工装的5名工作人员正在工作,巨大的空间把他们认真严肃的表情整合为缓慢移动的身影。

水能转换为电能,能源在这里实现了转换。

其实在向家坝,印象更深刻的是看见科研人员养殖的珍稀鱼类和目睹了珍稀鱼类的标本。

中华鲟、长江鲟、白鲟、金沙鲈鲤、齐口裂腹鱼、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长薄鳅、岩原鲤、胭脂鱼等等,如果不是展板文字标注,许多鱼我连名字也没有听说过。

我抄写文字资料,用笨办法增加对长江鱼类的浅薄认识:

中华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溯河洄游习性,历史上在四川省内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下游、长江干流,有时也进入嘉陵江等支流。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也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长江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鲟形目、鲟科、鲟属鱼类。体长,呈梭形;头呈楔形,背面极粗糙,盖有6个菱形的骨片。长江鲟是淡水定居性鱼类,生殖季节为春季,产卵场多在河道主流中。

可惜的是白鲟,2022年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这一长江特有物种已经灭绝。同样作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的中华鲟也岌岌可危。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7年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

珍稀特有鱼类标本馆里,一条长约两米的中华鲟标本,似乎仍保持着自然的游姿,栩栩如生。向家坝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青年科研人员朱健介绍,它才是长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保护中华鲟,绝不仅是对一条鱼的保护,更是长江生物多样性和长江水生态保护的关键。

开发与保护并行不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经历过许多痛定思痛的教训中得以巩固。

四、马湖府古城

参观向家坝水电站后,我们沿着金沙江再往上行驶,来到屏山县书楼镇。

金沙江畔,青山含黛。云遮雾绕间的书楼镇明显分成两大块,毗邻江边的古建筑群青砖灰瓦、翘角飞檐;另一旁是成排的小高层楼房,灰色斜坡房顶,白色墙面,棕色仿木阳台栏杆,趣味生成。青山绿水间得以颐养人生,可谓福分。

书楼被誉为古镇,源于搬来的马湖府古城。

向家坝水电站2006年开工建设,水位抬升,屏山县城和周边5个乡镇是水库淹没区,必须搬迁。四川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面文物迁建工程,正是马湖府。42栋文物建筑种类多样,祠庙、民居、石刻、桥梁、城门、牌坊、古井等,历史跨度在宋、明、清以及民国时期,文化样态多元、数量丰富,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

如此大体量的建筑群,要实现整体“搬家”,谈何容易。尤其是对于古建筑来说,要实现按原样复建,就得细致到让每一块砖都回归到其原本所在的位置。

拆卸过程中,专业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应规范,将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每一段木头,逐一编号。仅几座城门洞,拆下来的石头就堆积如山,这些条石,外观看上去大同小异,工作人员根据卷门、墙基等不同位置做了不同的标识牌。

禹帝宫,明代会馆建筑,正殿高大巍峨,气势雄伟。大殿中有4根石柱,浮雕着文雀、蟠龙等瑞禽瑞兽。这4根石柱,每根直径75厘米左右,高约10米,重达50吨左右,其上还刻有水文标志4个,这些标志忠实记载了清代金沙江三百年间历次洪峰,具有重要的水文科学价值。要把它们完整地拆下而不摔断,施工难度颇高。施工人员先行将石柱固定,再拆掉大殿梁架、穿枋等木质结构,这才使用大型吊车将石柱边支撑边慢慢吊放,避免石柱突然缺乏牵引力而倒地摔断。

拆下来的文物构件被统一运送到书楼镇临时修建的库房中保管。在漫长岁月中,一些木质结构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一些水蚀、虫蛀等破坏。易地搬迁过程中,文保人员还要对古建进行修缮与保护。从2012年拆卸到2016年马湖古城正式动工重建,整整花了4年时间;从2016年动工重建到2023年国庆节开园,又是7年过去,马湖府古城终于在金沙江畔“重生”。

重建后的古城,仍叫“马湖府古城”,这并非一个新名字,而是可追溯的一段历史。“根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公元239年蜀汉后主刘禅在屏山地区设置马湖县,南北朝短暂设立马湖州,唐朝设马湖羁縻州都尉府,都大使。宋朝设叙州三路蛮之马湖蛮,元朝设马湖路,属叙南宣抚司,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马湖府,直到雍正五年(1727年)裁马湖府保留屏山县,历经1488年的漫长岁月,这个名称才退出历史舞台。”屏山县图书馆的王浩全,是地方历史文化专家,他对马湖府的过去和现在如数家珍。半个月后,我还收到他寄来的翻印出版的《嘉靖马湖府志》。

走进复建的马湖府,寺庙、会馆、祠堂、民居、古井、古桥林立相望,由于它不再沿袭以往的规制,建筑受地盘所限集中在了一起,更像是一处“古建筑博物馆”。

好在它没有被淹没,依旧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继续见证着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古城外围,迎江门、翙凤门、承恩门三座城门保存完好,巍然矗立、风华依然。靖边楼虽残存仅留门洞,但过梁式与拱券式结合的城门洞,是元代以前的过梁式城门向明清时期拱券式城门过渡的一种形式,殊为难得。

其中西门翙凤门,城楼飞檐翘得很高,曲线优美,给人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以前,翙凤门所在位置是屏山县城的水陆码头,堆集有运出去的山货,也有停靠在岸边等待卸载洋油、洋钉、布匹、瓷器等的货船。”

历史上,这个以马湖为名的行政机构——从元朝的马湖路到明朝的马湖府——管辖了包括马湖在内的上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并成为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汇的前缘。在四川盆地西南与横断山东缘大凉山脉相接之处,崇山峻岭天然地让政权管辖颇费周章,事实上过去这片地带均被称为边疆,而马湖府当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边城。

夜深人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金沙江边总是提前的暑热总算有了一下退却。早起去拍摄,两岸的山峰还氤氲在湖蓝色中睡眠,江面上白雾缥缈,一艘小巧的航标船静静停泊,在纱幔似的薄幕掩映中时隐时现,诗情画意的景象,竟有几分水上江南的意味。

五、一滴水与一杯酒

看宜宾,必然要看五粮液。

宜宾是知名的“中国酒都”,古往今来名酒佳酿层出不穷,诗酒文化绵延千年。古代有“重碧酒”“荔枝绿”“姚子雪曲”等美酒传为佳话,今有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宜宾名酒天下闻名,宜宾的酒文化可谓是底蕴深厚而又生机勃勃。

得金沙江、岷江之便,宜宾水路交通发达,巴蜀和云南地区的汉人与僰人联系较为密切。汉代,这里出现了名为“蒟酱”的果酒,标志着宜宾酿酒技术正逐步成熟。从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石刻画像可以看到,在汉代僰道官场迎拜、民间宴会等礼仪空间里,酒已成为送往迎来表达感情所必需,无酒不成礼的社会习俗广为流传。

到了宋代,宜宾的酿酒和酒类贸易已经相当发达,出现了以戎州绅士姚君玉家用五种粮食酿制的“姚子雪曲”,蜀黍、大米、糯米、小米、荞子等五种粮食的奇妙组合,受到黄庭坚等文人雅士的喜爱,“姚子雪曲”便是五粮液的前身。

清代,当地陈氏将“杂粮酒”秘方传给外姓爱徒赵铭盛,几经传承,其徒邓子均于1909年把酒带到宜宾县团练局长雷东垣家宴,请一众宾客品尝。晚清举人杨惠泉品尝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姚子雪曲名字虽雅,但不足以反映韵味,既然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言毕,举座为之喝彩,邓子均欣然采纳,五粮液自此正式得名。

毫无疑问,“五粮液”是宜宾的金字招牌。

漫步五粮液园区所在的江北,空气里经常飘着酒糟味儿。“你们外地人来这里都能闻到,我们可能时间待久了,闻香感就没有那么强。”五粮液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道。

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是中国酒业最早的酒文化博览馆。2020年进行升级改造,采用了当今博览馆最前沿的展陈方式,展陈设计与空间布局更具灵动性和多元性,给人以时尚大气和壮美之感。

博览馆对酒品品牌、工艺特点、历史人文、企业发展和未来愿景的全面介绍,生动诠释了“大国浓香 和美五粮”的五粮液品牌内涵,是一部浓缩的五粮液酿酒历史。

品牌厅对五粮液全系产品进行全面展示,琳琅满目的产品墙,给人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更展现出五粮液作为名酒典范的气势和气魄,这里也是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的热门打卡点。

关于五粮液的酿酒工艺,工艺厅搭建了一个沉浸式的场景,从“长发升”古作坊,到五粮液生产工艺流程图,再到“量质摘酒、按质并坛”图文并茂的说明,还有陈列着高粱、大米、糯米、小麦以及玉米五种粮食的展台……一步一景,展现了以“种、酿、选、陈、调”美酒五字诀为特征的五粮液的酿造优势和文化底蕴。

在这里,游客可以遥想先秦时期当地先民酿酒的探索脚步,感受杜甫“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开怀,黄庭坚“姚子雪曲,杯色争玉”的赞叹,惊叹于1000多年前先民创造出多粮酿造技艺的智慧,回望一百多年前五粮液漂洋过海首登国际舞台的历史时刻……

酒文化,喝的是酒,品的却是文化。而博物馆,是零距离感知宜宾厚重酒文化的绝佳去处,历来是人气旺盛的“打卡地”。

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五粮液旅游景区,由宜宾中心城区501酿酒车间元明古窖池群、南岸503酿酒车间明代古窖泥活态保护群落和江北园区总部基地构成。

501酿酒车间元明古窖池群,由“长发升”“利川永”等八大古酒坊共同组成,已持续“活态”传承700余年,里面有着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且持续不间断使用时间最长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并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五粮液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古窖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是国家博物馆目前收藏的唯一一件“活文物”。

一滴水,可以千姿百态;一滴水,也可以汇集五粮精华酿造大国浓香。

以水为起点,长江孕育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仍将塑造中国人开放与进取的精神——一路前行,拥抱未来。

(本文作者何万敏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凉山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