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最新 >新闻详情

“万千气象看四川”·泸州专场③|高标准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抢占核医疗产业新赛道,泸州底气何来?

2024-11-19 16:18:29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文 乔薇/图)泸州是省委、省政府定位的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抢占核医疗产业新赛道,泸州底气何来?11月19日,“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泸州专场现场,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曾妍进行了介绍。

发布会现场

医药健康产业“底子厚”“筋骨壮”“成色足”

“底子厚”在于医疗资源丰富,支撑能力强。泸州拥有西南医科大学、泸州医疗器械技术学院等多家涉医院校,45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3.6万余名卫生技术人员,3200余名高层次人才。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个,医药产业承载园区3个,医药健康“四上”企业211家。

“筋骨”壮在于医疗实力强,辐射影响大。泸州有包含3家省属医院在内的三级医疗卫生机构17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医学中心落户泸州。三甲医疗机构数、国家级重点专科数、市域内就诊率等重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成色”足在于发展势头好,吸引聚集广。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央普惠托育发展示范项目等众多“金字招牌”。有中药资源1809种,“酒城九味”道地中药材20余种,种植面积90余万亩。

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医疗能力提质攀峰上,泸州建设创伤、内分泌“一急一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立“核医学、核医疗”双中心。相继投入近100亿元,推进川南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40余个项目。

政医企校四方协同上,泸州累计投入近50亿元,支持医学类院校发展。建成国省级科研创新平台83个,获批医药领域相关成果77项。

事业产业双轮驱动上,泸州上市“六味知己”、赶黄草系列饮品等50余种大健康产品,招引落地北京大艾机器人、步长生物制药等多家企业,2023年医药健康产业产值315亿元。

全民健康优质服务上,泸州实施免费婚检、孕优、“两癌”筛查、全民预防保健等项目,年均惠及群众200万人次,“一号管三天”等惠民举措深受群众广泛好评。

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曾妍介绍有关情况

泸州核医学诊疗技术世界一流

“泸州市核医学基础条件扎实,学科建设布局国内前列,放射性药物转化能力全国领先,核医学诊疗技术世界一流。”曾妍说,近年来,吸引了全国各地和海外患者前来就诊,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和国际影响。

技术方面,2018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镓-68显像;2019年在西部地区开展镥-177相关核药的治疗研究;2021年在国内开展锕-225诊疗,同年9月在国际上开展锕-225治疗转移性嗜铬细胞瘤;2022年全国首批、西南首例钇-90微球治疗肝癌。近年来,年均开展核诊疗1.6万人次,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癌、甲癌等癌症治疗年均1000余人次,均取得理想疗效。

科研方面,拥有高层次研究人员220余人,牵头和参与创建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靶向放射性药物创制四川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参与研发的国产同位素发生器与回旋加速器在全省医疗机构推广,自主研发的骨转移瘤高靶向性诊疗核药TBM—001成功转化,成交金额为目前国内核药领域最高价。

高标准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全国最好的核医疗中心”

会上,曾妍介绍,泸州将聚焦“四力同振”,高标准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

夯实核心竞争力,建成“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医学中心、省级口腔医学中心建设。持续扩大泸州核医疗领先优势,开展肿瘤精准治疗、器官移植等疑难危重症业务。

增强创新驱动力,打造“医药健康改革创新示范城”。促进科卫协同、医工融合,聚焦核医疗、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圈强链。促进“三医”联动,推进“两个紧密”建设,提升生育养育服务水平。

扩大辐射引领力,绘好“区域协同一体发展同心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宜泸组团”卫生健康共建共享,加强中德交流,深化捷克、迪拜等海外中医中心合作。

激发人文聚合力,建设“乌蒙山医康养护目的地”。深入实施“酒城人才聚集行动”,持续锻造康养文化IP。

同时,泸州市将着力打造核医疗临床转化应用极,聚力建设“全国最好的核医疗中心”。

诊疗能力方面,大力推进核医学诊疗一体化发展,全力申报核医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充分发挥省级核医学科质量控制中心作用,有序推进“一县一核医学科”战略部署,力争辐射更多国内外地区。

人才队伍方面,加强核医药产业学院内涵建设,推动建设核医学学院,大力培养高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团队。

产业协同方面,完善核医疗产业生态,打造核医疗康养目的地。筹建10亿元核医疗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组建CRDMO服务平台,构建多种产业合作模式,推动核医疗产业裂变式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