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绵阳讯(记者 庄祥贵 陈康 文/图)12月2日至3日,“蜀”写新篇——四川金融业做好“五篇大文章”调研活动走进绵阳,多家中央、省级、市级主流媒体实地调研当地一系列生动鲜活、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业服务案例,展现四川金融业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助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新实践,以及金融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方面的新作为。
媒体团首站走进四川长虹杰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款适用于充电宝的锂电池产品正在进行最后的质量检测。“2021年,长虹能源计划收购长虹三杰新能源公司部分股权,并计划投资设立子公司(长虹杰创)进行锂电池研发生产,在这关键时刻,多亏了绵阳市商业银行,第一时间对接长虹能源,以最快效率为其申请、审批并发放4000万元并购贷款,帮助其顺利完成股权收购。”长虹杰创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2023年,在长虹杰创全面实现投产后,绵阳市商业银行还给予其授信——银承敞口额度6000万元,用于支持日常结算使用,全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调研活动现场
媒体团随后来到三台县芦溪镇。在当地,许多农户长期从事中药材麦冬的种植、加工与销售,沈波作为其中一员,早在2021年就办理了27万元的农户贷款,随着近年来麦冬价格的不断走高,沈波急需更多的资金来扩大生产和收购加工,但因为没有抵押物,增加贷款一直存在一定困难。
“非常感谢‘绵州农房增信贷’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沈波说,今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绵阳分行通过“农房+产业”的模式将他的贷款授信额度提升至了100万元,解决了长期困扰他的融资难题,扩大麦冬生产经营规模的构想也得以实施。记者了解到,如今,该行已在绵阳辖内各区县打造了三台麦冬、江油附子、平武乡村旅游等多个产业融资场景,持续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额度高、条件优、针对性强的融资服务。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科技之花想要结出产业之果,往往需要漫长的周期。“恒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一系列努力,自主研发出低温耐硫脱硝催化技术,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具有国际领先性,然而因无合适的抵押物,导致公司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恒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农行绵阳科技支行积极响应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收到消息后,我行立即对该公司展开调查,基于企业市场评估、经营情况、研发能力的分析,认为该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强,优势显著。”农行绵阳科技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去年3月,通过专精特新“小巨人”贷款品种对公司授信2000万元,解决了该公司轻资产无合适抵押物的融资难题,助推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媒体团一行人还前往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翎谷蔓草度假酒店项目、中国人寿北川支公司等地实地调研。
下一步,绵阳金融监管分局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坚持市场主导、惠企利民,坚持守正创新、风险可控,坚持系统观念、形成合力,持续推动绵阳金融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