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翻山越岭,拨云见日。
回看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保持一定经济增速至关重要。
这一年,我国经济顶风破浪,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实。
在披荆斩棘的行军中,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的四川,不负嘱托、不负重任、不负期待,贡献了向上向新的力量——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聚焦强链群、育龙头、抓项目、促升级、保要素、优环境……攻坚克难系统发力,干出经济稳中向好的新风景!
数据更具说服力:去年1—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坚决挺起经济大省的工业“硬脊梁”,为全国工业完成目标任务贡献了四川力量。
2024年8月16日,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保持定力 提质向上
四川向上的态势何以见得?
看重视程度——2024年初,省委、省政府在2月19日举行“新春第一会”,就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吹响我省要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明号角;年底,在12月23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又释放出“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任,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强烈信号。“一头一尾”的两大重要会议,持续坚定四川向上的决心与信心。
看布局精度——绘制15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围绕重点产业链分别梳理链主企业、“链属”企业、重大项目、创新平台等引育清单、开展专项服务。同时,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推动5条产业链攻关。并新增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已累计达5个。
看支持力度——过去一年来,我省在关键节点接续出台“18条”“16条”等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支持工业稳增长。不仅如此,还紧抓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机遇,提出22条具体措施。
看投资热度——我省以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等为契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力实施“智改数转”、设备更新、新型技改等行动,持续蓄积发展后劲。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6.3%、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11.5%、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看服务温度——去年以来,我省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指导帮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户、累计486户,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户、累计29户。同时,还加强企业服务,建设“企业之家”服务体系,依托“一厅一网一号”,省市县联动解决企业问题。
“度”量四川的2024年,“用实际行动担负起稳增长重任”的铿锵承诺,落地成一个又一个喜人成果。
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深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制造业“智改数转”和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培育和服务、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等,均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大力实施“建圈强链”,形成了省市联动、政企合力、区域协同的良好机制,有力推动了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翼龙系列无人机
激发活力 持续向新
岁末年初,四川大地上却已然绽放“新生机”。
在成都,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在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飞行器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建,预计2026年将量产“飞行汽车”,正成为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
在巴中,该市首家5G智慧工厂——巴中市铭诚微电子5G智慧工厂建成投用,成为巴中5G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应用的新标杆,对巴中“智改数转”及新型工业化具有标志性意义。
在宜宾,两个新型储能项目率先在19个全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中建成投产,进一步加快了宜宾打造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的步伐,也标志着四川省新型储能项目迈出关键一步。
各市州用向“新”求“质”的行动力,擦亮着四川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新图景”。
在过去的一年,四川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完善“智改数转”评价指标体系,并率先在全国建成省级“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同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突破发展行动。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工业数据要素应用和管理,依托富余水电开展绿色算力试点。
截至目前,我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11位,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0%以上、80%以上。去年全年我省新增智能制造4.0标杆企业3家、国家5G工厂17家,新增上云企业近4万户、累计超43万户,全省5G基站累计超20.5万个、居全国第6位。
长虹“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长虹供图)
另一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加速融合也呈现良好态势。通过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升行动,我省去年分别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38家、28家。同时,推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发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建设领域42个,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8家。揭榜挂帅开展多项产业基础领域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推荐7个项目争取国家重点专项支持。
追“新”路上,也总有盎然绿意点缀。过去一年,我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突破。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深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全面推广绿色制造,累计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713家、绿色工业园区超过88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2户。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步伐持续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动能强劲。
积蓄动力 扬帆向远
前不久,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与会各方表示,2024年,尽管发展一直承压前行,但经过全省上下克难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迈出坚实步伐。与此同时,四川也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发展转型最吃劲的紧要关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更好发挥工业的“主引擎”作用?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全省工业领域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腹地建设产业备份和“两重”“两新”等重大战略机遇,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更加突出“圈链”思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首先,要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紧盯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强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要统筹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
同时,以“建圈强链”为重要的工作抓手,通过联动发挥“链长+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形成一个全省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旨在高水平完成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任务,着力解决影响产业链安全的“卡脖子”问题。
另外,还要积极抢抓国家“提振消费”的政策机遇,增强优质产品的供给能力,并以“四链融合”为切口,深入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等。
尤值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将加快打造“企业之家”服务体系,并持续开展“纾困解难大走访”活动。同时,还将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计划,开展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整体来看,新的一年,全省工业领域将着力推动供给结构优化、产业创新、锻长补短、项目建设、助企纾困,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工业兴省制造强省,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以四川发展之“进”,服务全国大局之“稳”。四川,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综合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