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陈国盼 文/图)1月9日,记者走进西昌市琅环镇红星村四组,一幢幢独幢式二层小洋楼让人眼前一亮,干净规整,乡村“颜值”越来越高。“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我们打心眼里高兴。”村民们笑着说,现在的房子整齐漂亮,大家越住越舒心,日子越过越红火。
眼前的和美乡村,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满是破旧的土坯房。西昌“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让农村土坯房大砖房“大变身”,让村民们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绘就了和美乡村的新画卷。
和美乡村,新房新气象
保护、改造、新建
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换新貌
借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两项试点”机遇,西昌市于2022年底全面启动“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3年,西昌市聚焦农村危房面宽量大、房屋抗震等级不高、自搬户人居环境差等难题,采取保护、改造、新建三种方式,全面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村建房管理,切实解决农村建房历史遗留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住房安全。
自工作开展以来,西昌市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产业发展为主战场,以农民增收为关键点,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以“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着力解决全市长期以来在宅基地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打造高质量推进引擎,初步形成西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做法。
积极探索依法拆除一批、确权颁证一批、拆旧建新一批、有偿使用一批、无偿回收一批等“五个一批”模式,重点解决建新未拆旧、违法买卖宅基地等原因造成的“一户多宅”“未批先建”等问题。全国首创“自发搬迁户安全住房保障权证”,赋予其利用现居住地村集体建设用地修建房屋的权利,解决“想建房但无资格,有房屋但无保障”问题。
同时,因地制宜,打造宜居新村。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结合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和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选取土坯房大砖房改造成果较好的裕隆乡兴富村、琅环镇红星村、礼州镇新星村等10个村先行先试,整村规划,梳理村庄肌理,统一村庄风貌,将西昌市农村打造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农村土坯房大砖房“大变身”,让村民们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破解六大发展难题
托起群众“安居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西昌市锁定70497户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任务,系统破解“地震威胁影响深、农村危房数量多、乡村规划缺失重、要素保障困难大、自搬农民管理难”等影响西昌市农村发展的六大难题,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安居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切实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西昌市农村土坯房大砖房实施改造共43522户(自发搬迁户23056户),拆除“一户多宅”5069户。启动建设新址新建和拆院并院“小组微生”聚居点228个,其中房建部分已动工158个(已完工66个),基础设施建设已动工85个(已完工14个)。
作为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工作试点村,西昌市琅环镇镇、村、组干部通过组织坝坝会、田间地头会、入户宣传等手段,深入宣传相关改造政策,积极靠前服务,主动帮助农户办理建房手续审批、协调金融贷款、开展系统核录等事项。
同时,依据琅环镇红星村四组房屋布局和地形地貌,采取“拆院并院”改造方式,科学设计区域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严格按照西昌市统一的房屋设计标准和外观风貌施工建设,切实改善老百姓的住房安全和生产生活条件。
裕隆乡兴富村对全村280余户危旧、抗震等级不高的房屋进行了改造,目前全村已经完成90%以上的房屋建设。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全村农村公路里程达8公里,建成集中污水处理站3个,日处理量达15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村的人居环境卫生得到了整体提升。
如今,西昌市各乡镇一幢幢承载着百姓“新居梦”的新房整齐排列,处处呈现出乡风文明、生态和谐的宜居新农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