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3年,1095天!达州东部经开区“成势成城”绘华章

2025-01-15 11:42:32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三年前,达州东部经开区在一片阡陌之中挂牌成立,实现了该区从“0”到“1”的华丽转身,开启了达州“制造强市”战略下工业从“1”到“N”的崭新征程。

三年后,达钢搬迁升级项目、中基导电炭黑产业项目、企业服务中心、第五人民医院、麻柳中学、安置房一期……达州东部经开区内,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一家家工厂鳞次栉比、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城市道路贯通通车。

即将投产的新达钢项目

回顾1095天波澜壮阔的达州东部经开区“成势成城”发展脉络,如品读一本关于“产城绿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建城史诗。

三年是一个刻度,铭刻着达州东部经开区发展的高度。

三年是一次跨越,见证着达州东部经开区崛起的速度。

肩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模式转型的重任,在达州东部经开区4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63个重大项目或重大工程纷纷上马,大干快上,成形、成势、成城的建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近日,记者走进达州东部经开区两大核心板块——“初步成城”的亭子文教城和已“完全成城”的麻柳智造城,探寻那些隐藏在钢筋水泥背后的新城发展故事。

乡村阡陌间“长”出现代产业园区

一座新城的诞生,铸就了崭新的希望。

既是达州东部经开区筹备“亲历者”,又是该区建设“拓荒者”的达州东部经开区园区管委会主任董代春,道出了达州市委、市政府设立东部经开区的3个目的:承接高质量的达钢搬迁项目,打造高能级的现代产业园区,建设高水平的改革创新平台。

他解释道,达州是资源大市、工业大市、人口大市,其GDP曾一度升至全省第四,但因错过经济转型关键期,工业产业发展“掉队”,排名掉到全省第七。

新达钢项目

而点燃达州“制造强市”战略新引擎的达州东部经开区,正是达州筹谋破局,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的“点睛之笔”。

2022年1月4日,东部经开区在远离达州中心城区40多公里外的麻柳镇挂牌成立。

“成立之初的达州东部经开区,一穷二白,犹如一张白纸,几乎没有成体系的工业产品产出。”参与该区筹建的人员回忆,按照规划,达州东部经开区面积约453平方公里,生活着26万名农村群众,传统农业是主要经济产业。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驱动轮。为让城市快速从阡陌中“长”出来,达州东部经开区成立之初便设定“一年成形、三年成势、五年成城”目标,计划总投资973亿元,实施63个重点项目。

其中,达钢搬迁升级项目是所有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达州东部经开区成立当年的6月28日,11000名施工人员和8000多台机械入场,开启了削山造地,填沟建厂的新达钢建设。达州钢铁副总经理余家东介绍,达州东部经开区在工地上成立“前线指挥部”,做好要素保障、化解外围障碍,疏通项目堵点、难点,督促施工方抓白天、战夜间,抓紧推进建设进度。

历经1000多个日夜的鏖战,如今,新达钢全线进入联动试车,铁路专线也已开始货运。一座预计年产值超300亿元、实现年利税30亿元,比老厂节约成本150元/吨原材料,年碳排放减少30万吨的4A级现代化钢铁园区屹立于达州东部经开区。

一座现代化钢城诞生

一座新城的诞生,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继新达钢落地达州东部经开区后,围绕这座钢铁园区衍生出的正宏储能、中基导电炭黑、理工力强、四川星空钠电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也相继落户。其中,作为制造业百亿项目之一的四川星空钠电项目,其投资方计划在这里建设全国第一条万吨级钠电池生产线。

“2024年2月签约、5月开工、12月投产首条PACK生产线,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四川星空钠电项目董事长李用成说,他还将动员智加科技、东科集团等企业来此投资兴业,为达州东部经开区产业延链、强链。

三年来,达州东部经开区已落地百亿级项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投资超780亿元,另有3个意向性百亿级项目也正在深入洽谈中。随着众多制造业大项目落地并投产,达州东部经开区朝着千亿级园区和国家级经开区目标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村镇郊区“变”成现代宜居新城

一座产业新城的诞生,奏响了繁荣的序曲。

东部经开区亭子镇雷力村党总支书记杨益军亲历了该区多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历程。他表示,为了拓展新城区框架而规划的三横四纵多条主干道需要征用村里的土地,“村民们对此都给予了积极支持,全力配合项目建设,从而确保了施工单位能够按时按点进行施工”。

据统计,达州东部经开区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1个,拆迁房屋5277户15835人,平整土地13000多亩。现在,达州东部经开区城市骨架道路均已完工并通车,300余栋老旧住宅楼的电气、消防、给排水设施均实现更新,春节前5000余户居民可住上好房子。

安置房

刚完工并通车的淇竹大道旁,原先的一片荒山下已矗立着一幢幢崭新的高楼住宅,这是雷力村安置房项目点。小区内配置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以及商业楼、幼儿园、商超等配套,“公园式”小区即将迎来2700余户居民入住。

铺新路、修新院、盖新房,达州东部经开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村镇变宜居新城。

“看病不用再去城里,家门口医院有专家坐诊,治大病不用出社区了。”亭子镇某社区居民洪子材自豪地说。原来,元旦前,由达州市中心医院托管,达州东部经开区投资4.7亿元建设的达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已开诊试运行。

该医院由名医专家轮流坐诊,与城区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通互认,能开展远程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拥有8个专业科室、22个门诊诊室、110多张床位,各类医疗设备设施齐全。

达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住在达州东部经开区,医在本地,学也在本地。”东部经开区亭子镇党委书记彭清明介绍,按照产城产教融合思路,亭子文教城打破产业、城市和教育之间壁垒,新城已拥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完备教育体系。其中,麻柳中学迁建项目完工是个标志性事件。

据悉,新的麻柳中学占地146亩,可容纳学生5000人,已于2024年秋季开学。彭清明说,该校引进硕士研究生8名,外引内调16名优秀教师,去年高考期间该校的本科上线人数同比增长200%。

明月江将亭子文教城与麻柳智造城紧密串联,旨在打造更加宜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全长约3.2公里的明月江生态流域长廊项目,建设总面积约61.2公顷,涵盖了河道水利工程及滨水景观配套设施。项目内,绿草如茵,乔木、灌木及花卉等植被遍布,亲水平台更是成为市民赏花、小憩的理想之地。

“跑”出引领创新发展“达州速度”

一座新城的诞生,激发着创新的活力。

“一年前,我带领职工到全国各地考察,积极寻找合作新机遇,来到达州考察时,被这座冉冉升起的新城深深吸引。”四川中基东方科技董事长刘鑫曾在东部经开区“成势成城”汇报大会上感叹。

打动刘鑫的是达州东部经开区高效的办事效率、优质的营商环境。市、区两级领导出马,调动资源和力量,推动化工园区成功获批,一周内逐一解决中基东方科技项目的能耗、环境、土地指标、燃气指标等问题,项目已于去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

企业扎根达州东部经开区谋发展的信心,还源自这里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帮办代办”全过程效率革命工作机制,即承诺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压缩90%,每个项目从洽谈、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的全过程,均有专人跟进,解决征地拆迁、手续办理等卡点、难点,保障项目快速推进。

达州东部经开区的干部秉持“能快则快”的办事效率,不断刷新项目落地建设的“达州速度”,创造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就:在40天内完成1882户房屋的拆除工作;58天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仅用2个月时间就使达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完成装修并开诊;同样在2个月内,四川星空钠电PACK生产线建成并投入试生产;3个月内麻柳工业小镇城市更新项目全面竣工……

达州东部经开区通过实施“抢快”“办好”的办事机制,其地区生产总值已实现连续25个月保持两位数及以上的增速。预计2024年,达州东部经开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将领跑达州全市。

罗马非一日建成。东部经开区的“成势成城”得益于数万名建设者,在1095天的时间里,按照“一张图”在“一片地”里奋战,最终建出了“一座城”。

2025年是东部经开区加速成城的“冲刺年”。为此,达州东部经开区的党员干部将抓关键、攻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做强城市的产业支撑、基础承载、功能配套,确保GDP每年增长15%以上,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经开区和千亿级产业园区。

(四川经济网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达州东部经开区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