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 (记者 刘婕 实习记者 陈凤春 文/图/视频)1月19日,“散文无所不能”贾梦玮新书发布及作品分享会在位于成都宽窄巷子的成都三联韬奋书店举行。活动现场,围绕《南都》《红颜》《往日情感》三本散文作品,《四川文学》杂志主编罗伟章、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黄咏梅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文学对谈,并就散文创作、阅读等问题与现场读者互动。
活动现场
据悉,贾梦玮身兼作家、编辑家、评论家以及文学工作组织者等多重身份,他策划责编的作品中有9篇(部)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他创作的散文也获得了在场主义散文奖、十月文学奖、丰子恺散文奖和汪曾祺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情感是我们走向回忆的最大支撑。”贾梦玮说,虽然《红颜》《南都》《往日情感》是在人生不同阶段写的,但是它们一以贯之的主题都是“人”,写往日情感、往日记录。而那些被人忽略的、被历史遗忘的,都是作家应汲取,并为人类诚恳保留的东西。
罗伟章分享说,贾梦玮的散文总是“轻轻的”,在阅读过程中,不经意间就能把读者点醒,就像是当日活动的主题“散文无所不能”。
“散文书写的对象可能是几千年的人物。”黄咏梅说,这也是“散文无所不能”的体现之一。比如贾梦玮在《南都》中对包括拉贝故居在内的诸多南京历史文化地标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老宅里主人公的故事,与建筑、人物进行对话,勾勒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对于“散文无所不能”,李舫看到的是,人以思卓立,书以事不朽。有事有思,让贾梦玮的作品形成了穿越时间的速度和锐气,成就不朽。
在贾梦玮看来,“散文无所不能”,一方面表现在,散文可叙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说明,可描写,并且小说、戏剧、诗歌的手法都可以为散文所用,比其他文体运用更自如。另一方面,一个作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记忆之职责”,通过散文从人性和生命的角度讨论人生,对世道人心有所庇荫。
“想象力”是现场分享会的另一个高频词汇。“谈散文不谈想象力,那是绝对不行的。小说的想象力是向外走,而散文是向内走。散文作者会先对自己说话,把自己当成对象不断审视和解剖,不断去拓宽自我的宽度和局限。”罗伟章说,在读贾梦玮的散文时,可以感受到他通过发挥想象力,“静水流深”地运行其文章。
贾梦玮也表示,散文或者文章不能虚构,但也需要想象力。即使写自己也需要想象力,对自己剖析,只记录看到的听到的,不能成为文章,需要开“天眼”看到本质,这个“天眼”也就是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