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两会热话题丨让第一动力更好“打头阵”

2025-01-21 17:50:40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蒋师帅 文/图)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去年,四川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六大优势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8.4%、10.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四川在2025年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蓄势之年。如何让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更好地“打头阵”,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代表委员们纷纷畅抒己见,建言献策。

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  抓机遇谋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用形象的比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总书记念兹在兹,各地各部门起而行之,巴蜀儿女奋而为之:过去一年,四川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2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

深读报告,省人大代表,自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冰东直言“深受鼓舞”。他说,2024年,自贡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自贡的规上工业发展势头喜人,尝到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甜头,我们对下一步推进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增强了信心。”肖冰东表示,新的一年里自贡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时代机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统筹好新与旧、长与短、大与小的关系,加快建设具有自贡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为全省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自贡力量。

41fa0a68560aae8c03d2937031181da.jpg

省人大代表肖冰东接受采访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川南一隅、到巴蜀全域,抢抓战略机遇、把握时代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与实践,一以贯之。特别是在安排2025年工作时,报告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四川发展优势,再次作出清晰准确判断——

“完成全年发展目标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较好的支撑和许多有利条件。”

“我们有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叠加,有国家重大政策加力提效,也有独特的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

“省委部署、全省努力,推动的重点工作正加快转化为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兴产业兴起等新优势,有利于支撑当期稳增长、长远强动能。”

有支撑、条件,有机遇、政策,有资源、基础、空间,更有新优势。对标党中央赋予四川的时代使命,落实经济大省挑大梁政治责任,报告提出——

“瞄准实体经济主攻方向,让第一动力‘打头阵’,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川字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抓机遇,谋发展。宏观战略落地,变为具体的工作策略。省人大代表、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荣臻建议,“加快研究出台四川省支持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若干办法措施,激发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内生动力,并建立科技创新、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容错机制。全面落实企业小试、中试项目备案制度,建立对备案主管部门的免责机制,落实企业创新主体责任,突破民营企业不想创新、国有企业不敢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cdd56334570d969dea79cb64058517f.jpg

省人大代表罗荣臻发言

“过去一年,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四川在这方面也有所突破,特别是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成果体现了我们在科技创新机制方面推出重要举措的成效。”省政协委员董发勤说,新形势下,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对绵阳科技城、成都和重庆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机会。会议期间,他提交了关于支持绵阳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重要支撑地的相关提案,推动在地加强科技创新,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把“关键变量”变为“最大增量”  建好“圈”做强“链”

自去年7月以来,“建圈强链”成为四川抓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一重点,四川扎实推进“15+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构建跨区域协同推进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从报告看作为——

加快把六大优势产业打造为万亿级产业,抢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25条产业新赛道,启动建设芯片、机器人、无人机等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前瞻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

从报告看效果——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户。实施“智改数转”行动计划,建成运行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新增上云企业近4万户,建成智能工厂270余家、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

成绩鼓舞人心,奋进步履不停。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省人大代表、绵阳市科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丽娟认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需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原则,产业链的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及市场应用均需要开展系统布局,扎实推进补链强链,引导实现“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为此,廖丽娟建议,全力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资金投入体系,全方位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容错与服务机制,推动技术交易市场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出台专门针对“产学研用”的创新发展特殊政策,打破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b5446467b612ad167b177129b7443a7.jpg

省人大代表廖丽娟在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强化资源省级统筹和高效配置,精准绘制产业图谱,找准细分赛道和主攻方向,瞄准招引一批、落地建设一批、培育建强一批企业。

省人大代表林光平则建议,制定“一业一链一策”系列政策工具包,在政策、技术、场景、市场、财税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链长链主企业引领发展。同时,加大制造业“智改数转”设备更新支持力度,促进制造服务业企业从“卖产品”到“卖场景”转变。

新上一个项目,撬动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基地,带起一个产业集群。高频出现的关于“圈”和“链”的讨论和部署,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企业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和地位。”省政协委员叶梅表示,希望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特别是对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为企业拓市场、降成本、给场景、搭平台,更好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不断完善创新生态,持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进行动态筛选和重点培育,鼓励已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功能,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等方式围绕主业开展产业链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9fa1bccb50bf8d20594cf0630c2058f.jpg

省政协委员叶梅接受采访

汇众智、聚众力、强实干。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看,四川正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