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新春到成都成华 共赴一场烟火里的非遗之约

2025-01-24 10:37:3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张瑞灵


“活力成都年 万千气象新”,这个春节去哪儿玩?

成都市成华区端上了一道文旅大餐,一场融入了春节民俗、本土非遗、汉服妆造、传统手作、游园品茶等互动体验的沉浸式新春嘉年华,一次集趣味性、参与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合家欢”新春文旅盛宴,快来成华区感受浓浓年味吧!

到成华区,可以体验一次韵味十足的文化之旅。堆积数千年文明的羊子山,浸透了汉赋韵律的驷马桥,烧刻在汉砖上的《说唱俑》……成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岁月的长河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到成华区,可以体验一次活力满满的潮流之旅。穿过历史,深厚底蕴在今天演变成蓬勃动能,以熊猫基地、东郊记忆、339天府熊猫塔、万象城、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动物园、建设路、望平坊为代表的“八张文旅名片”,彼此辉映、相得益彰。

春节期间,成华区将依托熊猫度假区、东郊记忆艺术管委会等重要点位,突出“活力成都年 万千气象新”主题,聚焦“非遗成华”“光影成华”“冰雪成华”“消费成华”“活力成华”“文明成华”六大板块,打造烟火里的非遗中国年。


非遗成华年味十足

成华端出新春文旅大餐

来成都喝一碗盖碗茶,已经成为游客的必打卡选项。四川盖碗茶文化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据四川盖碗茶文化项目传承人曾明芳介绍,成华区是四川盖碗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相传宋代年间,昭觉寺住持圆悟克勤禅师以禅宗的智慧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提出了“茶禅一味”。四川盖碗茶的清香历经千年依旧沁人心脾,这只是成华深厚底蕴的一个缩影。

春节期间,成华将聚焦“非遗成华”,打造“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成华新春嘉年华、东市·火车头非遗市集等活动,展现成华丰富多彩的非遗中国年魅力。

非遗传承有了新表达。“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这项技艺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锔瓷技艺演绎的“破镜重圆”,成都面塑捏出的美好寓意,都是非遗春节里的奇妙体验。

冬游四川,成华也有趣味体验。结合第25届南国国际冰雪季,成华区将打造“成都市第六届市民冰雪运动季”暨成华区冰上趣味体验活动,彰显冰雪成都的非凡魅力。还有新春欢乐购系列活动,新春嗨购季·成华迎福气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游客来成华的消费热情。

文旅融合成就成华的“诗与远方”。以大熊猫文化为特色,熊猫基地吸引着全球游客前来观赏,带动周边旅游配套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成华擦亮“熊猫之都”“东郊文创”“夜游锦江”三大文旅品牌与大熊猫和工业文明两张名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让游客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领略深厚的人文底蕴。

春节期间,天府动漫城还将开展成都·Comic Fantasia动漫幻想曲等主题游园漫展。这个春节,到成华来过一个特别的中国年吧。

“追星”科普看音乐剧

春节来成华花式看熊猫

大熊猫无疑是成华乃至成都最出圈的一张名片。

对很多游客来说,来成都的第一站就是成华——风靡全球的“女顶流”花花,它的家就在位于成华区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每年吸引游客近千万人次。

是熊猫,也不止熊猫。熊猫为成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围绕国际顶级大熊猫IP,聚焦“主题性、形象性、独特性、故事性、引爆性”等超级旅游IP属性,成华区构建“大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大熊猫+国际人文交流”“大熊猫+国际文创展示”三大文化品牌。

春节期间,何不走进成华区“花式”看熊猫。这里有全球首家、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主题博物馆,来一次大熊猫主题教育科普,深入了解大熊猫的习性;2024年以来,国内首部熊猫主题驻场音乐剧《熊猫》,演出场次已达485场,观看人数约有10万人,还亮相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等世界舞台,也折射出成华的大熊猫金字招牌——目前,成华已经构建起多元化、多维度的熊猫文化交流网络,大熊猫也在以更创新、更多元的方式“出圈”。

依托成都大熊猫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等,成华擦亮科普研学品牌,打造了7个科普教育基地。联合成都市研学旅游协会和世纪明德、亲子猫等国内领先研学机构,整合全国首部驻场主题音乐剧《熊猫》等特色资源,呈现熊猫科普之旅、工业文明之旅等3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

这个春节,一起来成华花式“追星”吧!


在成都“City Walk”

天花板赏非遗光影、逛非遗市集

对年轻人而言,东郊记忆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曾经的老旧工厂厂房,在今天已华丽转身成为集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多种文化形态于一体的创意园区。定期举办的音乐会、艺术展览、文化节等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不仅传承了工业文明记忆,更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成为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今年春节,“光影成华”就看东郊记忆。大年初一到初七,由中法两国艺术团队匠心独运打造的《一梦华胥:中国皮影光影艺术秀》,将在新春之际以东郊记忆7号创意集盒建筑为新的创作场景,举办国内首个非遗皮影数字光影艺术建筑投影秀,为广大市民游客展现一场古老与现代交织、光影和建筑融合的光影盛宴。

据悉,该作品前期创作历时3年,以数字化艺术手法二次创作3000+实物皮影,将大众带入蕴含中国皮影美学精髓的沉浸式光影异想世界。与此同时,依托东郊记忆的工业文化遗产东方红号火车头升级打造的“火车头市集”,初一至初七特设非遗专区,联合传统手工艺、非遗美食、传统服饰、东方茶道等约20个摊位,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留下独特的节日记忆。

东郊记忆何以成为年轻人口中的“City Walk”天花板?

这与成华区的创新性改造、创造性利用分不开。依托东郊记忆片区19处工业遗存,成华区大力发展“工业文明+”新业态,打造潮流时尚、艺术体验新聚地,服务区域内各群体文化需求,一批分布有序、彼此关联、相互支撑的“工业风、潮流范”网红打卡地持续诞生。伴随着首店首展引入、主理人孵化、原创品牌塑造,夜市、夜食、夜秀、夜学等业态的培育,“日逛展、夜看秀、全时购”的多元消费场景逐渐丰富完善。

街头巷尾点滴变化

见证成华气象万千

挂灯笼亮彩灯,这两天,成华区市民和游客都感受到新春氛围越来越浓厚。

春节期间,从狮子社区到熊猫基地下沉广场,舞龙活动还将舞出浓浓年味;二仙桥街道还将推出2025年二仙桥街道春节七天乐,欢乐闹新春。


二仙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大年初一至元宵节期间,每天一个主题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汇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文艺演出、游园活动等内容,居民的节日参与感和幸福感满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成华区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成华区高标准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按照成都市一级公共文化服务馆(站)标准完成11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2个新型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提档升级建设,建成投用熊猫文化体验馆等7大展演馆和区艺术中心等6大文体旅设施标杆。

这个春节,上述文化活动中心均将推出一系列活动,丰富市民游客的新春体验。对市民而言,成华像是一张既镌刻着历史纹理,又散发着现代气息的文化锦缎。

春节假期,走进沙河城市公园、二仙桥公园等生态空间,感受工业元素有机融入生活场景;来到社区街巷点上一杯咖啡,看社区文化空间带来多元文化体验场景;在下涧槽“坊间·机车记忆”怀旧休息区、望平“滨河路”国际休闲区,置身河畔工业风、大熊猫彩绘楼和彩绘树等一批时尚消费空间,又能收获别样体验,见证成华气象万千。


深厚历史底蕴

谱写成华悠悠文脉

不妨再来深入认识一下成华区。

成华区建区虽然只有30年,但成华的名称却历史悠久,“成华”一词作为区域名,第一次出现在古籍中,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青龙场老成华人曾绍先写了篇《水堰记》:“窃思木有本,水有源。盖成华东北隅上下两坝粮田之水源,缘起昭觉……查康熙三十四年寺僧禀恳成华县主,‘有案牍无有碑铭,后人不得而知’,越至雍正六年分设华阳一县,分为两县,成都百姓居上,华阳百姓在下,需用昭觉余水繁多。”

成华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有纵贯全境、流淌着历史血液与透露人文气息的沙河,有一万年前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有塞北雄浑的穹顶式和陵,有闻名宇内的川西第一禅林,有道家留下的浪漫神话传说,有移民创造的客家文化……

历经时代淬炼,今天的成华更显无限活力——坐拥“八张文旅名片”、世界级文旅IP大熊猫和成都最丰厚的工业文明底蕴,宝贵的文化遗产正演变成成华的城市记忆,延续着城市文脉。古台、古道、古刹、古墓、古桥“五古”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了创新保护,老厂房、老建筑、老街区“三老”文化遗产有了活化利用,羊子山祭祀台、古刹昭觉寺和驷马桥等特色鲜明文化地标,以场景还原、情景还原、故事还原等手段彰显遗址历史印迹,提升了城市吸引力。 

成华,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区,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让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图片由成华区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