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绵阳讯(记者 张宇)1月24日,绵阳科技城新区召开2025年经济工作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新区优秀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谋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会议开场,科技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同全体参会人员一同起立鼓掌,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优秀企业家的到来,为他们送上了满满的“仪式感”。
科技城新区召开2025年经济工作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
这背后,是科技城新区对企业家的尊重,更是对企业为新区发展所作贡献的深深感谢。2024年,对科技城新区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新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而这一切,离不开新区在2024年实现的“四变”。
发展动能之变:创新驱动,活力四射
2024年,科技城新区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齐头并进,实现了发展动能之变。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新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这一年,新区做好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开展“先投后股”自主改革,探索出财政支持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同时,《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行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研发机构松绑赋能,极大地激发了创新活力。新区还成功获评“省级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落地,更是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成果转化成效不断凸显,新区科技创新的硕果累累。2024年,新区建成“中试服务公共平台”,整合了150余家服务机构,为50家企业提供了中试服务。政院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深化,更是推动了锂硫电池等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转化项目达20余项。
创新主体能级的不断提升,让新区在创新领域走在前列。目前,新区拥有国省创新平台49个,创新团队20余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达800余家,其中包括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贡嘎培优企业。创新主体居全市前列。此外,新区还有2家企业入选全市十大创新企业,2家企业产品入选全市十大创新产品,12家企业产品获省内首台套、首版次认定,位居全市第一。
产业结构之变:集群发展,未来可期
紧盯重点产业集群成势,2024年,科技城新区实现了产业结构之变。
创新产业集群的加快培育,让新区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这一年,新区推动“四大创新产业”集群成势,率先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并获评“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四川省智能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更是突破百亿,9家新区企业进入2024全省数字经济企业百强。装备制造业加速向高端迈进,绿色环保产业串珠成链,“链主”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产业新赛道的积极抢占,让新区逐渐在科技前沿站稳脚跟。2024年,新区推出“空天地一体化”低空智慧城市系统,布局“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同时,“城市出行与物流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项目”入选全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投入试运行车辆52辆。根据四川省政府督查通报,新区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
现代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让新区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2024年,新区新增“四上”企业77家,总量突破400家。新建产业载体30万平米,入驻企业300余家。6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的成立,更是为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年签约上海威固等优质项目33个,实现引资121亿元。
城市形象之变:精致建设,品质生活
围绕城市建设精细管理,2024年,科技城新区实现了城市形象之变。
精心建设展形象,新区2024年高标准规划建设“全国一流新区”,西片区“五大公建”及周边景观建设的加快推进,让新区的地标形象初步展现。这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不仅彰显了新区的现代化气息,更成为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完善功能塑品质,新区在市政设施和城市绿化方面下足了功夫。2024年,新区改造提升市政道路6.6公里,建成口袋公园4个,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这些设施的完善,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质,更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无人驾驶公交车、机器人劝导、无人机“空中外卖”等科幻场景的首发应用,更是让新区成为了全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精细管理提内涵,新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不断追求卓越。围绕建设“内外兼修、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目标,新区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市容市貌的显著改善,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更让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会治理之变:民生为本,和谐共融
聚焦民生保障社会服务,2024年,科技城新区也实现了社会治理之变。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新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英才小学的建成投用,为新区新增了2000个学位。科技城新区康复医院项目的落地开工,更是为新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稳步提升,让新区居民的健康得到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民生保障兜牢兜实,新区在民生实事上不断发力。2024年,新区共完成了13项省市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高达8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就在新区·创享未来”就业品牌的打造,为新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投资400万元建设的养老综合体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投入运营,更是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更加贴心的服务。
社会稳定基础更牢,新区在平安建设上不断取得新成效。2024年,新区常态化开展“大联合、大培训、大演练”活动,有效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全市率先投放无人车、机器狗、AI警察参与巡防、宣传等工作,更是为新区的平安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让新区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精准转交办率实现3个100%,更是彰显了新区在信访工作上的高效和务实。
2024年,科技城新区在发展动能、产业结构、城市形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了“四变”,这些变化不仅让新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更为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由绵阳科技城新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