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正月初八:省级非遗“峨眉山大庙庙会”展民俗文化风采

2025-02-06 10:03:17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杜静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地处峨眉山市西北方向的大庙飞来殿外,细雨蒙蒙,人流如潮,一年一度的峨眉山飞来殿大庙会吸引了来自峨眉山市及周边市、县的数万名市民及游客,他们赶庙会,祭祖先,观古建,祈福平安,体验和感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山大庙庙会”民俗文化的风采。

微信图片_20250205171339_副本 

峨眉山飞来殿

据了解,峨眉山市大庙飞来殿俗称“大庙”,建于宋代,位于峨眉山市城北五里的飞来岗上,地势高朗,四周林木葱茏、岗峦起伏。殿内拥有宋、元、明、清不同年代的古建筑,有正殿、五岳殿、香殿、九蟒殿等,是一座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其殿宇年代特征鲜明,建筑庄严雄伟。是我国西南地区少见的、保存完好的中国古代木结构斗拱建筑。1956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250205171344_副本 

细雨蒙蒙的飞来殿

微信图片_20250205171407_副本 

芦秆制成的梯子

“峨眉山大庙庙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一种风俗活动,从清初开始,至今已延续了300多年。相传,每年正月初八是阎罗王生辰纪念日,这一天,来自乐山、眉山、成都、绵阳、西昌等地的数万民众便赶来朝拜和祭祖。一方面,人们将垫有纸钱的由芦秆制成的梯子插入飞来殿外的奈子河中,让已故亲人的灵魂顺着梯子从河中爬上来,称之为“引魂”, 让亲人免受血河之苦。另一方面,为阎罗王敬香,以求阎罗王对已故亲人的宽恕,祈求阎王让已故亲人早日得以投胎转世。这种由乐山地区独有的祭祖方式而形成的“峨眉山大庙庙会”,在民间流传至今,香火不断。2007年,“峨眉山大庙庙会”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微信图片_20250205171412_副本 

“峨眉山大庙庙会”现场

随着时代的变迁,“峨眉山大庙庙会”的内容已逐步从单一的祀神追思转变为多元化的民间文化活动,包含了峨眉山传统民间民俗风情和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人们除了烧香化纸,沿袭传统的习俗外,更多的人到此旅游观光,体验民俗风情,于是增加了卖特色小吃、旅游纪念品,做糖画、编制玩具、展示民间技艺等活动,使现今的大庙庙会成为一个集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展示于一体的场所。同时,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来殿,也让人们了解和认识了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感受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

微信图片_20250205171328_副本 

参观飞来殿古建筑

微信图片_20250205171422_副本 

活动现场秩序井然

为确保“峨眉山大庙庙会”期间的安全稳定及人员安全,峨眉山市专门制定了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公安、消防、文保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确保了“峨眉山大庙庙会”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同时,还利用挂图、标语等形式 ,加强对飞来殿文物保护的宣传,让人们在感受体验省级非遗“峨眉山大庙庙会”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对“古建国宝”的保护意识,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林立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