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迈上千亿门槛 德阳经开区有何“秘诀”

2025-02-09 17:57:2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丁晓宇责任编辑:张萍审核:张瑞灵


德阳经开区全景

开发区强,则地方经济强。

2024年,德阳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成功破千亿元,达到1013.8亿元,占全市比重20%以上,成为德阳首个GDP千亿级开发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德阳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先后迈上700亿、800亿、900亿台阶,直到跻身“千亿俱乐部”,德阳经开区成长密钥到底是什么?

兴区之路 不断实现历史突破

早在2021年,德阳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四个一流”发展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一流国家级经开区的新征程。   

三年之后,梦想照进了现实。数据显示,2024年德阳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13.8亿元,占全市比重20%以上,工业发展交出优异答卷。   

跻身“千亿俱乐部”,凝结着许多“产业实干家”的奋斗和心血。过去三年,德阳经开区先后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等10余项国省试点示范。   

德阳经开区有着明确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坚持投资拉动,集中力量抓工业,紧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方向,经济的发展活力被成功激发。

先看规模效应。培育形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1+1”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以清洁能源、航空与燃机、成套冶金、轨道交通、新型储能、高温合金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聚集形成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再看发展空间。高标准规划大学科技园“一园八岛”空间布局,着力打造德阳市研发试验、招才引智、企业孵化、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科创服务中心投入运营,9栋科研大楼拔地而起,4个科创项目相继落地。

更要看质量成色。德阳经开区工业经济实现质效并进,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增至156家,几大央企先后跨过百亿台阶,一批重点企业实现倍增发展。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2亿元、增长11.69%,固投增长9.8%。

还要看创新活力。2024年,德阳经开区国省市科创平台达135个,科研投入强度3.81%;50兆瓦燃机、五轴叶片加工中心成功商用,全球最大进汽容量工业驱动汽轮机试车成功,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15%。

东方锅炉氢产业科技示范园

锁定科技创新  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跻身“千亿俱乐部”的背后,是德阳经开区产业规模跃升、产业载体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的强力支撑。

2025年1月2日,位于德阳经开区的东方电机累计发电设备产量突破了7亿千瓦,成为行业首家发电设备产量突破了7亿千瓦的能源装备企业。

2天后,1月9日,东方汽轮机提供自主研制容量最大空气透平膨胀机的“能储一号”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在湖北应城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打破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等多项世界纪录……

此外,世界首台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模型通过验收、自主研制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已有2台投入商业运行、世界最高参数630℃清洁煤电机组开始示范应用建设,全球首创海上风电海水无淡化直接制氢技术中试成功……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彰显着德阳经开区制造业的“硬实力”和技术创新力。

东方风电海上机组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德阳经开区聚力打造清洁能源装备世界级“产业地标”,锤炼代表“国家队”水平的极限设计和制造能力,从材料、结构等基础设计,再到精密制造、系统集成、安装调试等价值链环节,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已形成从材料端到产品端、服务端全覆盖的全产业链体系。

乘势而进,坚持科技创新,德阳经开区研制生产了全球最大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国产大飞机C919关键部件、国内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白鹤滩世界首台百万水电机组等一批“大国重器”。

依托这些“大国重器”,德阳经开区培育形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1+1”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以清洁能源、航空与燃机、成套冶金、轨道交通、新型储能、高温合金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推动“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区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英杰电气充电桩生产线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成就能级之变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总投资30亿元,洁美科技来了;总投资30亿元,启源芯动力来了;总投资105亿元,华西智能装备产业园来了……

风云骤起,行业巨头接连抢滩德阳经开区。大项目相继落子,投资额“进度条”不断刷新,产业版图不断扩张。

德阳经开区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坚持投资拉动,集中力量抓工业,主动适应招商新政,2024年签约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241亿元;三年来,累计签约三环科技、江苏亨通、华夏鲲鹏、钢研高纳、广日电梯等产业项目58个、总投资994.2亿元,竣工投产47个。

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在德阳经开区“次第花开”。

项目要招得来,更要落得下。项目建设在德阳经开区走出“经开速度”。

三环电子从签约到第一个产品线试生产仅70个工作日,开创德阳工业项目投产新纪录;国内首条航空环锻全自动生产线——航宇科技精密环锻件智能制造生产线,比原计划提前6个月投产;华西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仅105天就建成点火……

速度从何而来?这源于德阳经开区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健全项目全过程推进机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发展需求,不断健全‘一企一专班’‘周调度、月研判、季拉练’项目作战机制。”德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德阳经开区实行“1+1+N”的“店小二”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每个产业功能区配备“产业助理”队伍,围绕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等环节提供“拎包跟跑”、“管家式”帮办代办等“一对一”服务,并在全省创新推出企业(项目)“钉式服务”,快速响应企业需求、精准提供高效服务。

得益于德阳经开区“店小二”全生命周期服务,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50个工作日,产业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用时平均不超过1年。

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众多项目、企业不断“破土”而生,成长壮大。

站在新起点,德阳经开区将只争朝夕、奋发作为,锚定全面建设两千亿级现代化一流国家级经开区的目标,奋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作示范,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争一流。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图片由德阳经开区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