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正月十四送蛴蟆 西充万人空巷共赴民俗狂欢

2025-02-12 16:38:38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

一声声古老有趣的民谣,一盏盏火光摇曳的“蛴蟆灯”,一条见首不见尾的“火龙”,串联起一场万人空巷的民俗盛会。2月11日,农历正月十四,西充县莲池镇、多扶镇、双凤镇、车龙乡等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民俗狂欢节日——“蛴蟆节”。

西充县车龙乡2025年“闹元宵·送蛴蟆”民俗活动现场(包冰芮 摄 ) 

据悉,蛴蟆节,又名“十四夜”,是南充民俗文化节日,在西充多地盛行。相传在明末清初,南充西充河流域一带战乱不已,瘟疫流行,有人说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于是当地乡亲就用自制的“蛴蟆灯”,挥舞着捆扎的火把,敲锣打鼓地举行祭奠仪式,赶走“蛴蟆瘟”。在300余年的变迁中,此活动作为特色民俗节日延续至今,人们通过送灯祈福沉浸式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西充县多扶镇蛴蟆节现场,人潮涌动(衡欢 摄)

“父老乡亲们,点灯咯!”2月11日晚6时30分,夜色降临,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送蛴蟆”活动迎来了最火热的时刻。只见人群中一穿套着“蛴蟆灯”的男子高喊“点灯”,在场所有“蛴蟆灯”被点亮,人群瞬间沸腾起来。身着汉服的国风爱好者手提精美的古风灯笼,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和村民手执自制“蛴蟆灯”,大家都有序列队、整装待发。

“‘蛴蟆公’起!‘蛴蟆婆’起!‘金蛇’起!祥云来!”随着主持人下达“起灯”指令,5个长4米、宽3米、高3米的巨型灯被人群稳稳抬起,从前到后依次为“蛴蟆公”、“蛴蟆婆”、“金蛇灯”、“五毒灯”、“瘟神灯”。这时,一声锣响,鞭炮声声,“七彩祥云”烟花在夜空中绽放,“送蛴蟆”队伍正式出发。

西充县多扶镇蛴蟆节现场,人潮涌动(衡欢 摄 )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人群激情满满,一边走一边高唱“送蛴蟆”“摇嫩竹”等歌谣,锣鼓声、歌声、笑声混合在一起,氛围感十足。长长的队伍,在夜色中逶迤前行,犹如一条长长的“火龙”,照亮了田间地头。沿途还有不少村民陆续加入,“送蛴蟆”队伍不断壮大。经过2个多小时的徒步,队伍到达活动目的地,大家纷纷将代表着“瘟神”、“厄运”寓意的“蛴蟆灯”集中焚烧,并在漫天烟花和遍地鞭炮声中许下美好愿望。

当晚,该县多扶镇、双凤镇、车龙乡等乡镇也同步开展了此活动,不少县城居民和外地游客也被吸引到此次活动中来,观看精彩的文艺表演,点亮一盏“蛴蟆灯”,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品味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晚上10时许,各地“送蛴蟆”的灯火逐渐熄灭,但活动带来的年味仍持续萦绕在人们心头。

(廖桂华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国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