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奋战开门红丨“矿石织布”细如丝 四川玻纤集团用“小纤维”筑起大世界

四川经济网德阳讯(记者 闫新宇 文/图)2月18日,“活力德阳·新年新气象 奋战开门红”大型融媒采访团走进德阳罗江,在四川省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玻纤”)的各个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有序作业,满载原料与成品的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作为西南地区玻纤行业的领军企业,该公司正以饱满的奋斗热情全力冲刺“开门红”,为全年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生产车间

 “今年春节期间为确保订单如期交付,车间的400多名工人坚守岗位,铆足干劲抓生产,全力以赴赶订单。”四川省玻纤集团副董事长韩东介绍称,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环保、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一季度公司预计产值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22.5%;预计营收同比增长22.8%,全年力争实现产值5.2亿元,有信心实现“开门红”。

四川玻纤是1970年建成投产的三线企业,是我国西南地区玻纤行业的奠基者、开拓者、发展者,是中国电工绝缘和电子玻纤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西部电子玻纤材料的优秀企业,中国玄武岩纤维池窑生产工艺的开创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玻纤的世界里,如何将一颗颗参差不齐,涅而不缁的矿石炼制成“丝”?这一根根透亮、轻薄的丝线又如何成为高精尖电子产品的电路板基材?

在四川玻纤3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纱池窑生产线拉丝车间,记者看到,玻璃纤维纱从高温池窑中“流淌”而出,一根根直径仅9微米的电子级玻璃纤维,撬开了行业壁垒,织筑起用于航空航天、5G通信、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电子玻纤大世界。

“从平平无奇的矿石原料到一束束纤细的玻璃纤维,是一个借助科技‘点石成金’的过程。”韩东说,玻璃纤维一般以石英砂、石灰石等天然矿石为原料,再按照一定配方,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等工艺制成,从而形成高附加值的成品。

织造车间

在织造车间,记者看到,车间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380台电子喷气织机同时作业,场面宏大却鲜少看到工作人员的身影,整个车间只有零星几名工作人员。

在一台电子喷气织机前,一根根玻璃纤维丝进入机器,一分钟可达600转速,很快薄如蝉翼的电子玻纤布就被织造出来,透过丝丝光线映入眼帘,让人惊叹。“这就是工业科技的‘美’,玻璃纤维纺织也属于纺织业的一个分支,全称为玻璃纤维布,主要应用于印刷线路板等制作。”韩东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再加上材料轻强度高的优势更适用于印刷线路板的制作。

喷气织造机

“近年来,玻璃纤维行业进行周期性调整,企业正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企业将以改革创新统揽全局,苦练内功,全力攻坚深化改革、技术创新、调整结构、降本增效、风险防控、转型发展六个关键任务,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韩东称,公司以“玻纤材料、玄武岩材料、光学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为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园基本建成,随着5G技术、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5年,该公司将有序推进光学玻璃2号生产线、110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升级,不断提升产品创效能力,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企业活力动力。

面对当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韩东透露,针对人工智能对算力与传输速度的高要求,公司也在积极思考谋划开发一些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未来,也将抢抓人工智能与大力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而努力奋斗。“2026年,将全面建成以‘玻纤材料、玄武岩材料、光学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为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园,‘纤维生产基地’和‘制品加工基地’完全成型。把企业打造成专业化、特色化、系列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供应商。”韩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