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苏俊 毛春燕 张恭浩楠 许芸浩 文/图)2025年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怎样优化构建?制造强市建设将迈出怎样的新步伐?实体经济根基如何巩固?2月26日,在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凤朝代表市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
加快产业建圈强链
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50个以上,协议总投资增长10%以上
优化构建“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大中小企业共生、上下游链条互补、产供销环节耦合的蓬勃发展格局。完善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机制,探索“一条产业链、一名首席科学家、一批链主企业、一套扶持政策”模式,“链长制+专班”推动16条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深入实施科技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基金招商、人才招商,积极探索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团队,办好“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跨国企业成都园区行等重大活动,支持举办“圈链融合”活动40场以上,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50个以上、协议总投资增长10%以上,一个一个项目做实前期工作、做好要素保障,推动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会议现场
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装备制造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
落实制造强省建设部署,分级分类推动14个国家级、20个省级产业集群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巩固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先进能源、绿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能级,推动比亚迪半导体、通威五期等项目竣工投产,装备制造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加快壮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绿色氢能、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落实“人工智能+”行动,高质量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力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实施氢能发展“六大工程”,绿色氢能产业规模增长20%以上;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争创城市空中交通管理等试点,建成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140个以上,开通低空运营航线100条以上;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推进智慧公交、自动泊车、无人配送等智慧化场景应用,不断提升“成都造”汽车品牌影响力。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脑机接口、群体智能、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新布局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7个,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新增信贷投放6500亿元以上,新增上云企业2万家以上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完善“蓉易贷”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造金融产品服务“直通车”“自选超市”,开展产融对接活动200场以上,新增信贷投放6500亿元以上,新增上市(过会)企业5家以上。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打造西部农产品骨干流通走廊,培育建设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15%以上。完善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普惠性服务体系,支持实施“微改造”,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2万家以上,与企业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打响成都制造品牌
发布“成都工业精品”100项以上,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0家以上
打响成都制造品牌。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提升打造郫县豆瓣、邛酒、女鞋等区域品牌,支持开展“成都造”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促销活动,发布“成都工业精品”100项以上。积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实施“明日之星”企业培育行动、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新培育百亿级工业企业3家以上,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0家以上,推动企业成长、产业提升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