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苏俊 毛春燕 张恭浩楠 许芸浩 文/图)“要坚决打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主动仗、攻坚仗,以产业园区‘一子落’带动成都经济‘全盘活’!”“塑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鲜明品牌,当好全市390多万户经营主体的‘娘家人’。”2月26日,在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凤朝代表市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了2025年成都将坚定不移建强产业园区,坚定不移壮大县域经济,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搞活民营经济。
会议现场
建强产业园区:千亿级园区达到14个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以上
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鲜明导向,深入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成,千亿级园区达到14个以上。实施园区优化强承载攻坚,优化梯度布局、划定四至边界、明确发展定位、补齐设施短板,有序推行“一区多园”等运营模式,支持双流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推动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设立省级开发区。实施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强化主导产业靶向招引,开展“镇园之宝”和企业梯次培优行动,鼓励企业“上规、上市、上榜、上云”,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5万家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以上。实施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编制园区重点产业链技术创新图谱,构建完善园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高端产业+人才服务+金融服务”创新生态体系,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0家以上。实施扩权赋能增活力攻坚,依法规范下放市级管理权限,搭建“园区通”线上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窗口向园区延伸,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实施尊商重商优环境攻坚,建立园区企业“网格化”服务体系,发布园区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变“企业跑腿”为“上门服务”。强化园区要素支撑,开通园区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健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体系,制定“产业园区人才政策包”,建设人才服务站点25个,积极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坚决打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主动仗、攻坚仗,以产业园区“一子落”带动成都经济“全盘活”。
壮大县域经济:实施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行动,支持简阳市、彭州市、邛崃市打造市域副中心
坚定不移壮大县域经济。实施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行动,制定“共性+个性”支持政策,支持全国百强县增量进位,打造各具特色、动力澎湃、活力充沛、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引擎。支持县市新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百亿主导产业攻坚行动,推动每个县市瞄准1-3个主导产业集中发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县市新城延伸,依托“蓉易学”平台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新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8个,加强跨县市、跨片区道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新区、中心城区与县市新城结对联动发展,加快建设8个结对联动合作区,支持县市新城有序承接中心城区生产制造、物流基地等功能外溢。打造各具特色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支持简阳市、彭州市、邛崃市打造市域副中心。加强镇街、园区一体发展,分批推进新市镇改造提升40个以上,壮大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农业大镇、文旅名镇,以镇域“小精彩”助推全域“大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建成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5条
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推动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加快建设邛崃粮油、彭州蔬菜两大区域育种创新中心。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专家人才组团式巡回服务,农业职业经理人达到5万人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涉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连线连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农村“五清”工程,建成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5条,壮大农事体验等融合业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搞活民营经济:第一时间把政策红利从文件“纸上”落到企业“账上”,当好全市390多万户经营主体的“娘家人”
坚定不移搞活民营经济。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高效运行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推广政企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解难、一对一服务模式,实现简单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统筹办、重大问题提级办,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优场景、搭平台。纵深推进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等五个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大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力度,积极推行“暗标盲评”。完善“政策找企业”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涉企重大政策制定和评估,增强政策的稳定性、一致性,持续开展“局长处长换位体验走流程”活动,强化限时审批兑现,第一时间把政策红利从文件“纸上”落到企业“账上”,让政策不空转、更给力。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推广“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推行“一码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决不搞逐利执法、小过重罚。解决好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预期,将常态化开展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治理,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国有企业,都要坚决杜绝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用户思维,升级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优化提升“蓉易+”系列服务,塑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鲜明品牌,当好全市390多万户经营主体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