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宜宾讯 (宋成均 叶国睿 记者 杨波 侯云春 文/图)2月27日,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雷笋种植基地,泥土芬芳弥漫,嫩绿的雷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楠木村党支部书记张正泉与村民们穿梭其间,采挖着雷笋,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以前我们的雷笋只能在周边卖,价格不高,销量也有限。现在党支部书记张正泉带着我们搞直播,全国各地的人都能买到我们的雷笋,收入比以前好多了。”村民明必辉一边挖笋一边说,村上依托电商直播等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了返贫。
张正泉(右一)指导农户挖雷笋
雷笋滋味鲜美,素有“笋用竹之王”的美誉,具有出笋早、出笋期长、产量高等特点。目前,竹海镇雷竹基地已建成120亩示范基地、350亩补充基地,2023年扩种300亩,总计规模达1600亩。雷竹笋完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40万元,可为农户增加劳务收入、流转费40万元,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增加3万元收益。
张正泉给雷笋去头
中午12点30分,在楠木村村公所前,张正泉将雷笋去头清洗后,换上朴素工装,站在堆满了新鲜雷笋和各类土特产的桌前,对着手机镜头热情直播。“家人们,欢迎来到楠木村的直播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长宁县最正宗、最新鲜的雷笋,还有村里的特色竹荪、手工竹编制品…… 每一样都是乡亲们的心血。”张正泉一边挥手,一边熟练地拿起一把刀,剥开雷笋外皮,洁白如玉的笋肉立刻出现在眼前,“大家看,这雷笋是今天一大早从咱们村的雷笋基地挖来的,咬一口,又脆又甜,满满的都是春天的味道。”
直播间里,观众留言不断滚动:“看起来好新鲜,想买。”“给我来一份。”订单提示音接连响起,工作人员紧张又有序地记录着订单信息。
直播推荐雷笋等农产品
在村公所里的包装区,村民们正精心挑选、分级、包装采挖好的雷笋。“这些雷笋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我们会用泡沫箱和冰袋包装好,确保送到大家手中时还是新鲜的。”正在包装雷笋的村民胡秋表示,为保证雷笋新鲜度,长宁县与多家快递公司达成合作,让雷笋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消费者手中。
除雷笋外,竹荪、手工竹编制品等土特产在这场直播中也很受欢迎。张正泉拿起一个精致的竹编工艺品,向观众介绍:“这是我们村里的老匠人纯手工制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不少网友被精美的竹编制品吸引,纷纷下单购买。
丰收的喜悦
不一会儿,直播间就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个订单,销售额上万元。“这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让长宁县雷笋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张正泉表示,通过网络销售和电商直播,不仅打开了土特产的销路,还让更多人了解了楠木村。接下来,村上将继续加大对电商的投入,完善供应链,把更多优质的土特产推向市场,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长宁县积极探索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借助互联网让雷笋等特色农产品走出长宁、走向全国。除电商直播外,长宁县还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通过网络营销、品牌推广等方式,提升长宁县雷笋的市场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长宁县还注重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雷笋的产量和品质。
长宁县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对电商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让更多特色农产品通过“云端”走进千家万户,开启致富新篇章。同时,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农业政策,持续推动雷笋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