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苏俊 张恭浩楠)3月10日,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悉,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近日取得重要突破,发布了全国首个无需人工干预、无需遥控的自主跨空间人形机器人任务规划推理执行系统——Raydiculous—1。
Raydiculous—1系统具备长视野(Long Horizon)推理规划能力,能够在大空间和跨空间任务中自主学习、处理跨场景任务。该系统的成功亮相,是人形机器人“实用性”的一次大的提升,标志着“成都造”人形机器人在“大脑”构建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在于‘智能’,以此为基础,它才能深度融入并赋能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样的机器人,才是真正能够为人类高效工作,具备产业化价值的机器人。”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在家庭场景下,智能机器人需要充分展现其自主性,它可以自行巡视全屋,及时关掉忘记关闭的台灯,为宠物添加食粮,有条不紊地整理客厅与卧室等区域;工业场景中,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各项非结构化任务,跨车间进行设备检修,与人类工程师顺畅“沟通”等。
“当机器人不再需要人类‘手把手’遥控指挥,才是真正的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临界点。”该研发人员介绍,人形机器人各种视频的传播让很多人认为人形机器人已经无所不能,但现实是,大脑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人形机器人就一直停留在遥控层面。因此,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一个简单的拿饮料的指令发出后,机器人能自主去厨房冰箱里拿饮料并给到坐在客厅沙发上的你。这在人形机器人实际的技术水平上仍然是需要突破的。
“目前,在单一人形机器人研发方面有两大推理执法技术框架。”该研发人员表示,一是基于算力驱动的“大力出奇迹”技术路径,即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利用单个模型实现机器人任务执行端到端,数据量大,需要算力支撑大,依赖云端实时性差。二是基于3DSGs和长视野任务规划:非单一端到端模型,使用VSLAM导航+调用感知和执行所需系列小模型,实现端上推理,数据量小,算力需求量小,实时性强。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没有采取VLA“大力出奇迹”的技术路径,选择了一条“小而灵敏”的路径。“用‘根技术创新’取代‘算力堆叠’,这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突破。”该研发人员表示,与空间里面完成任务相比,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通过贡嘎机器人实现长视野推理规划和自主学习跨场景任务执行,让机器人的“思考半径”扩大了很多。长视野推理规划可以让人形机器人自主规划行动路径,并在执行任务中实时推理——不仅能识别桌椅、门廊等物体,更能理解“厨房”、“卧室”等空间逻辑,甚至预判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这相当于让机器人从“背台词的话剧演员”进化为“即兴发挥的戏剧大师”。
(视频由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