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去年2月,法国蒙托邦市政厅广场上,由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灯彩集团”)打造的《山海经》主题灯展迎来数十万名观众。游客玛蒂娜用AR眼镜扫描九尾狐灯组后,手机自动弹出了《五藏山经》法文版电子书。“这些灯笼不仅发光,还在讲述文明密码。”她在社交媒体上的感叹,折射出自贡彩灯出海的深层逻辑——用科技为千年非遗注入时代灵魂。
灯组“青城双姝”
“客运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日均1.75万人次乘坐高铁到自贡赏非遗灯会。”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高铁的通达加之“空铁联运”,让自贡与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自贡这座极具特色的城市不断绽放着新的闪光点。
“上午坐高铁到自贡,中午就为冷吃兔排起长队,傍晚穿着汉服又去了灯会感受非遗。”重庆游客张琳的行程,折射出自贡“文旅+美食”的协同效应。2024年,自贡冷吃兔线上线下销售额约90亿元。火爆的消费端背后,一场更深刻的产业变革正在发生。
一盏“灯”、一只“兔”,自贡的双IP正在助力城市能级跃迁、焕发新的生机。记者近日走进两大产业的一线,见证实实在在的创新变化。
灯会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赏
千灯出海:科技赋能,文化出海照亮全球
走进自贡市龙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彩灯文化展览馆,一段璀璨的全球光影传奇缓缓铺陈在记者眼前。自贡彩灯迈向世界的征程,始于1990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自贡灯会”,34组精美的传统宫灯远渡重洋,吸引150万人次观展,自贡彩灯在全球的热度自此点燃。
历经多年发展,自贡彩灯已华丽变身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结晶。灯彩集团的“华灯耀丝路”行动遍布60余城;龙腾文化的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两大行业龙头并驾齐驱,以“文化叙事+场景落地”的双轮驱动模式,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重大国际场合中,自贡彩灯屡屡成为焦点。德国汉堡G20峰会期间,灯彩集团承制的“感知中国·环球灯会”尽显外交魅力。直径18米的青花瓷灯组内置语音交互系统,用德语娓娓讲述丝绸之路的故事。2024年,龙腾文化制作的“相约巴黎”彩灯精品闪耀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赛场。此灯组以奥运会吉祥物“弗里热”和中国大熊猫为主体,采用自贡彩灯玻璃瓶非遗捆扎技艺精心制作而成,展现了自贡彩灯高超的制灯工艺和强大的文化内涵。
灯彩集团总经理李仲文指出:“我们销售的不是单纯的灯具,而是一整套文化解决方案。”在北美,与变形金刚联名的灯组年收入超2亿元;在东南亚,宗教主题灯展的复购率高达83%;目前,公司已与英国企业保持11年稳定合作。
李仲文透露,今年公司计划将英国人喜爱的IP“咕噜牛”制作成彩灯推向当地市场,自3月初全面投入生产以来,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将同比增长15%左右。如今在英国,圣诞节等重要节日期间,灯展观展人数稳定在30万人左右,海外市场正成为自贡彩灯产业新的增长极。多年来,灯彩集团在欧美亚三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城市,以及国内500多个城市,举办“中国彩灯节”相关文化交流展览2000余场次,以彩灯为桥梁,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助力中国非遗、商贸及优秀品牌走向世界。
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俯瞰图
龙腾公司总经理陈曼莉也表示,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知技术创新是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设计、机械、电子、程控领域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借助AI和大模型让自身产品更强大、更智能,打破了欧美对高端市场的长期垄断,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地区。
科技创新的背后,是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与传统技艺的现代传承。灯彩集团设立“数字工匠”岗位,VR工程师与老艺人携手创作;龙腾公司与职业院校推行“双师制”,让学生深入彩灯、仿真恐龙生产线,学习工艺流程,掌握制作要点。政府推出的“彩灯工匠”职称评定体系,让57岁的裱糊师傅张建国获评高级技师。
如今,自贡彩灯产业以自贡灯会为起点,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占据全国85%、国际92%以上的市场份额,对外展出、销售量呈几何数增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顶尖灯会,自贡工匠的作品都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闪亮名片 ,持续在全球点亮中国光彩。
谭八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麻辣奇迹:自贡肉兔,从地方美味到全球产业新势力
“今年春节假期,来自各地、专程到自贡品尝美食的游客明显增多。2月,公司业绩环比1月增长了25%。”自贡兔行天下经理谢红梅难掩喜悦地说道。
作为自贡盐帮菜的扛鼎之作,冷吃兔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冷吃兔的诞生与自贡盐业息息相关,当年运送盐的船夫和“盐担子”等经常随身携带冷吃兔,既美味下饭又易于保存,还能很好的补充体力。随着时代变迁,现代厨师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融入川菜二十四技法中的"炒""炸""收",使成品呈现出"红亮不焦、麻辣不燥、回味甘甜"的绝佳口感,成为川菜江湖中独具辨识度的经典。
时光流转至1992年,"兔行天下"首家门店在鸿鹤坝悄然开业。创始人将招牌菜命名为"鸿鹤鲜锅兔"。菜品一经推出,食客便蜂拥而至,门店常常门庭若市,后经辗转搬至汇东路。久而久之,“鸿鹤鲜锅兔——自贡人都晓得!”这句家常话,成了自贡美食文化的生动注脚。
这仅仅是自贡冷吃兔百亿工程的一个缩影。2024年,自贡肉兔出栏量4856.72万只、兔肉产量达5.71万吨,分别占全省的27.60%和23.82%。成绩背后,是政府精心构建的“链主企业+科研院所+农户”生态体系,其中包括与中国农大合作的粪污资源化项目,年产有机肥能满足5万亩农田的需求。
产业链中游同样发生着颠覆性变革。在自贡航空产业园,谭八爷食品的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机械臂精准投料,金属探测器实时监测,高压灭菌设备将保质期延长至12个月。“这条投资5000万元打造的生产线,让日产能从3吨跃升至6吨。”总经理谭文刚介绍,2024年企业营收再次突破1.5亿元。
从一道地方名菜,到走向全球的产业,自贡肉兔产业在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正书写着从本土走向世界的传奇。
冷吃兔生产现场
自贡“双IP战略”:彩灯与肉兔产业协同共进,开辟发展新路径
自贡,正以创新之姿,探索独特的发展模式,将彩灯产业与肉兔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双IP战略”,构建起“体验-消费-传播”的生态闭环。彩灯引流,冷吃兔实现价值转化,二者相辅相成,推动城市经济文化的协同发展。
在空间融合上,中华彩灯大世界景区成为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场。今年,近30家冷吃兔体验店入驻景区,与灯组巧妙结合。游客在《盐都千年》灯组前扫码互动,即可解锁限定版“盐工辣兔”;购买兔肉礼盒还能获赠AR灯会门票,转化率高达38%,实现了文化体验与商品消费的无缝对接。
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自贡“灯”“兔”协同模式在巴黎大放异彩。创新打造“灯展日间经济带”,上午的川货精品展、下午的冷吃兔烹饪课堂,以及夜晚的彩灯奇幻秀,吸引大量人群。据不完全统计,该模式带动法国川菜原料进口激增200%,“四川造”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销售额突破12亿元,成为自贡产业融合的高光时刻。
产业发展方面,自贡市持续发力。2024年,自贡肉兔出栏量4856.72万只,以城投农发公司为链主,全力推进100亿级肉兔全产业链项目。全市14家规模以上自贡冷吃兔加工企业表现亮眼,新培育规上企业2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6家。
为完善冷吃兔食品产业链,自贡采取多项举措:加快产业园区建设,西南(自贡)食品产业园和荣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已签约入驻86家企业;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引进知名企业,培育本土优质企业;支持生产技术改造,建成8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培育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彩灯产业发展上,自贡以灯为媒,走出独特发展道路。出台《自贡市彩灯文化保护条例》,开展历史调查与课题研究,成功申报首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联合高校成立中国彩灯学院,开设彩灯专业,设立全国首个彩灯专业职称;制定6项省级地方标准,加快国际化标准制定,形成65类注册商标及多个国际IP独家版权。
如今,自贡拥有1000余家彩灯关联企业,10万从业人员,年产值超60亿元,占据国内85%、国外92%的市场份额,“中华彩灯大世界”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自贡彩灯自上世纪90年代走出国门,如今已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亮相迪拜世博会、巴黎奥运会等国际盛会,带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自贡彩灯全球巡展”成为响亮品牌,传播经验获中央领导高度评价并被中宣部推广。
自贡的“双IP战略”,正以独特的产业融合模式,推动经济发展,传播城市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站在凤鸣机场观景台,跑道上一片繁忙,装载冷吃兔的温控货机与运送彩灯构件的运输机交替起降,它们宛如自贡发展的有力双翼,承载着这座城市的产业新希望。从历史悠久的千年盐井,到如今蓬勃发展的百亿兔业,自贡以独特的味道与绚丽的光芒,奋力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篇章。
在飞驰的成自高铁列车内,旅客购买了冷吃兔返程期待与亲朋好友共享盐帮美食,回味彩灯胜景。窗外,数字化肉兔养殖场连绵成片,彩灯工坊光影流转,一幅传统与现代深度交融的画面映入眼帘。如今,自贡不再仅仅是南国灯城和美食之都,更是中国传统产业成功突围的样板,是一座凭借文化软实力实现经济硬增长的东方传奇城市,它的故事,正在被时代重新定义。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陈家明 陈思燕)
(自贡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