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乐山讯 (陈志桥 章綦 蒋培路 记者 黄晓庆)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入第二阶段工作,为进一步梳理五通桥盐业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近日,乐山市五通桥区正式启动盐业遗产专项调查。
启动仪式现场
中国文物学会盐业专委会秘书长邓军,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志彬,四川省考古学会盐业考古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玉,以及自贡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乐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相关人员参加启动仪式。
交旗仪式
四川省考古学会盐业考古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志彬在致辞中说道:“五通桥区委、区政府与相关部门始终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的理念。近年来,全区新能源产业布局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步推进,体现了‘古今交融’的发展思路。此次调查将依托省、市、区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的专业力量,联合高校、地方史专家及社区群众,构建多方协作的考古研究网络,确保调查成果的科学性与社会价值。”
调研现场
调研现场
调研现场
启动仪式结束后,盐业遗产专项调查组队员马不停蹄,在国家、省、市专家的带领下对竹根镇、金山镇、牛华镇的部分盐业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
《(牛)华溪盐场》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摄于1938年
五通桥,因盐而兴,因盐而盛。千百年来,这里井架耸立、卤渠纵横、灶火不息,盐工们“凿井汲卤、煎雪成银”的智慧与汗水,不仅铸就了“金犍为、银富顺”的辉煌传奇,更沉淀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根脉与精神图腾。五通桥的每一寸土地都烙印着盐业文明的基因,每一处遗址都诉说着“盐续千年”的壮阔史诗。
《嘉定府志》中标注的五通厂
盐业遗产专项调查作为五通桥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摸清家底、厘清价值、精准保护”为目标,通过专家团队的“把脉问诊”,全面梳理五通桥盐业遗产的时空分布、工艺特征与文化内涵,为构建盐业遗产保护体系、加入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奠定坚实基础。
牛华溪盐场知事署旧址
守护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五通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散落于山水间的盐业遗迹、亟待抢救的文明记忆,五通桥人深知,唯有以更科学的规划、更专业的视角、更系统的行动,才能让这些文明瑰宝焕发新生。
(图片来自五通桥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