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一场跨越1600公里的城市对话在深圳上演。
2025年3月25日至29日,“德”行天下·“阳”帆启航——德阳城市品牌推广活动(深圳站)在深圳市南山区举办。
德阳首次以“文旅+产业+商贸”的复合型矩阵亮相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德阳好物”“好客德阳”“共赢德阳”三大版块,全方位展示德阳的优质产品、文化旅游资源及投资环境,向深圳递出了一张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名片,产生了“1+1+1>3”的城市价值裂变强化反应。
这场全景推介活动,不仅是德阳组团对外推介的“首秀”,更折射出内陆城市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破局之道,走出了一条内陆城市品牌升级的新路径。
项目签约
从“工业硬核”到“文化IP”:
多维立体的城市形象输出
此次德阳输出多维立体形象的底气,源于其深厚的产业根基与文化积淀。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成员,德阳在深圳推介会上展示了8万吨模锻压机模型、“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国之重器”,集中签约了28个招引和产业对接项目,合作金额超230亿元,涵盖电子信息、储能、无人机、先进材料等领域,深度契合德阳主导产业链延伸需求。
但此次推广活动的突破性在于,德阳并未止步于“工业城”的单一标签,而是以三星堆这一世界级IP为核心,将古蜀文明、非遗技艺、生态康养等元素打包推出。
十余家文创非遗商家参展,近4000件爆款文创产品和传统技艺类非遗商品进行展示展销;通过VR技术“穿越”三星堆、AI数字人“蜀堆堆”互动、绵竹年画拓印体验等“科技+文化”场景,进行德阳多维立体的城市形象输出,向深圳市民展现了“工业硬汉”的另一面——一个兼具历史温度与创新活力的文旅名城。
德阳通过构建“工业+文旅”双核驱动的城市发展新范式塑造立体形象,形成产业升级和文化赋能的战略共振,以复合型定位打破圈层壁垒。
好物集市
从眼球经济到价值转化:
“流量密码”背后的精准投放
此次推介活动堪称城市营销的经典案例。
预热阶段,德阳通过深圳全市公交车上的动态海报、地铁视频等密集曝光,以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神秘感引发公众好奇,实现“未开场先圈粉”。
活动期间,德阳采取“线下展销+线上引流”模式,集中推广名优特品,“好物集市”以270余种特产、近4000件文创产品构建特色消费场景,中江挂面、连山回锅肉、广汉火锅等美食品鉴区“美味”和绵竹年画、汉州剪纸、仿宋点茶等非遗体验区“明星”日均吸引数千人流,部分产品首日即售罄,共计吸引超9万人次参观;大量消费券与免费三星堆门票现场发放,人流量的快速增长,有望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旅游潜力。
经初步统计,德阳特色产品通过“线下展销+线上推广+小分队对接”,销售额及购销合作意向金额超5000万元。三星堆VR体验舱、AI数字人“蜀堆堆”成为“现象级打卡点”,绵竹木版年画拓印体验成为互动焦点,文创、非遗产品销售量近3000件。
而在文旅招商层面,德阳推出了24个重大文旅项目、超百亿元“机会清单”,将三星堆IP开发与深圳科技基因嫁接,如“三星堆滨水文化走廊”“太阳神鸟奇境森林”等项目,既以现有资源激活文化资产,又为企业提供可落地的合作模式。
从产品展销到沉浸式体验,从短期消费到长期IP运营,德阳实现了场景化体验的价值链延伸,构建起“引流—转化—留存”的完整消费生态链。
推介会
“双城记”的深层逻辑:
区域协同中的互补性突围
德阳本次城市品牌推广活动首站选择深圳,绝非偶然。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德阳需要借助大湾区的资本、技术与市场通道;而深圳在数字经济、文旅科技等领域的优势,恰能与德阳产业升级协作互补。
例如,德阳在装备制造领域引入无人机、储能项目,可推动传统重工业向高端制造跃迁;在文旅版块与深圳企业合作开发VR导览、IP衍生品,则能加速文化资源的转化……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和全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云集了众多先进制造企业。身处内陆的德阳,与深圳有很多互补与合作的机会。我们的很多招商信息与项目都来自深圳,比如新能源头部企业欣旺达、华夏鲲鹏等。”德阳市产业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张峻表示。
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德阳此番“出圈”,实现了跨区域协同的精准匹配,瞄准目标城市的资源禀赋,以差异化互补强化合作粘性,避免同质化竞争。
此次“深圳行”仅是德阳城市品牌推广的起点。据透露,德阳后续还将走进无锡、香港、北京等地,持续扩大“朋友圈”。随着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放、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提速,德阳或将成为内陆城市开放发展的样本之城。
而这场“春天里的相遇”,或许正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进一步深度联动的序曲。
“志同道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当古蜀文明与湾区创新相遇,当文明传承者与产业革新者碰撞,一场关于城市进阶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图片由德阳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