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阿坝讯 (张懿玲 记者 严易程 文/图)若尔盖草原是中国三大湿地之一,被誉为川西北高原的绿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不仅是黑颈鹤、白天鹅、白鹳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更是一条横跨千里的生命迁徙通道。
候鸟成群
每年春季,成群的黑颈鹤将从遥远的越冬地飞抵这片绿洲。“大家再检查一下工器具有没有带全,今天要巡视的是10千伏若阿线。”4月1日,像往常一样,国网若尔盖县供电公司工会主席抗州甲一大早便驾车前往黑颈鹤栖息区巡护。当天,他选择去往唐克方向,这是一条比较远的线路,按照既往经验,一周至少要巡护两次。
抗州甲是土生土长的阿坝州若尔盖人,2012年从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了国网若尔盖县供电公司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负责辖区线路的巡线运维。
若尔盖作为国家级高寒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一直以来吸引着大量鸟类在此安家。但草原由于缺少高大坚固的乔木,密集的输电铁塔自然成为了鸟儿休息筑巢的不二之选。然而,鸟儿衔来的铁丝、木棍等筑巢材料,却容易引发线路跳闸。
候鸟“守护人”抗州甲
“如何在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保障鸟类安全繁衍生息?”负责辖区线路的抗州甲常常对自己发问。
2021年,国网阿坝供电公司提出“疏堵结合”生态护线爱鸟方案,即在非防护区设置人工鸟巢。抗州甲的“疑问”得到破解。他成为了国网阿坝供电公司首批“护鸟人”。从此,他的工作包里除了电工工具,还多了望远镜和记录本。
每天清晨,抗州甲都会沿着迭玛道路驶出县城,路过花湖,再到达天鹅湖,大约86公里的路程,这也是他自己精心设计的鸟类监测线路。4年来,抗州甲不断穿行于草原深处,先后在10千伏若阿线、黑泽线等杆塔上为鸟儿安装了66个“生命鸟巢”,以及178组动态旋转设备来引导鸟类避开危险带电区域,还对5条10千伏线路的30基杆塔带电部位进行了局部绝缘化治理措施。
“每到繁衍季节,越来越多的大鵟、猎隼住进了‘生命鸟巢’,在此孵化、喂食、抚育幼鸟。”抗州甲兴奋地分享道,过去一年,“生命鸟巢”就吸引了150余只鸟儿入住。其中,4对大鵟“夫妻”产蛋12枚,孵化并长成亚成体大鵟12只,成活率达100%。
抗州甲(左一)向专家讨教
在草原上巡护,抗州甲总是随身携带着本子。鸟类的迁入时间、数量、筑巢时间、迁徙时间等数据,他都分门别类地详细记录。在持续的观察和学习中,抗州甲渐渐摸清了鸟类分区域筑巢的“门道”,以至于每次出现因鸟类活动导致的线路跳闸,他都能准确判断出故障区域,并第一时间和同事赶往现场消缺。
从“门外汉”到“鸟专家”,本着要守护好鸟类与电网安全的初衷,抗州甲自费购买大量鸟类图谱,对比观鸟时拍到的照片和视频,白天看夜里看……从开始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如数家珍,他熟悉湿地深处的每一片滩涂、每一条线路。
“鸟是非常警觉的动物,很多时候,拍一张照片需要蹲点好久。”抗州甲说,有一次他在草原上蹲守了两天,就为了拍到猎隼入住“生命鸟巢”的画面。实际上,无论严冬夏日,抗州甲坚持每天巡护,早出晚归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此外,除了日常的保护工作,抗州甲和同事们还时常走进社区、学校,广泛开展鸟类科普宣传。在人工鸟巢栖息的铁塔处设置标识牌;编印藏汉双语宣传资料,呼吁社会大众参与鸟类保护;地方林草局、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结对联建,随时动态掌握鸟类情况……他的足迹遍布了若尔盖的5个乡、30余个村庄。
抗州甲(左一)和同事们开展入户宣传
有关数据统计,如今,若尔盖境内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二级保护鸟类41种,黑颈鹤数量也从最初的407只增加到如今的2000余只,白鹤也由210只增加到4500只。
2023年,在抗州甲的努力下,国网阿坝供电公司成立了“爱鸟护鸟”志愿服务队,越来越多的员工也加入“护鸟”队伍。同时,“爱鸟护鸟”团队已由电网职工扩大到地方政府、公益组织、社会大众等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护线爱鸟大联盟,志愿服务内容也由以往的护线护鸟工作拓展到救助鸟类、科普鸟类知识等公益活动。
冬去春来,抗州甲带着6岁的女儿来到天鹅湖畔观赏大天鹅。大天鹅优雅地浮在河面上,河宽阔、水清澈,水天一色,轻风漾起粼粼微澜,就像点睛一笔,让这幅春天的画卷更加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