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4月1日,天气阴沉,阳光始终未穿透厚厚的云层。距离刘应强在绵阳市见义勇为不幸牺牲已过去5天,他的老家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群力村,仍被悲伤的气氛笼罩着。
沿着黄鹿水库大坝下方的乡间小道,一路驱车,绕了几个弯,视野变得开阔,一条笔直的小路出现在眼前,路那端,背临群力水库大坝、面朝油菜花田的小平层,便是刘应强的家。
房屋装修朴实无华,院外的油菜花花期将尽,仿佛沉浸于逝者的告别。家中陆续有人上门吊唁,堂屋外的桌子上摆放着刘应强的黑白遗像,充满正义的神情是他留给世间的最后记忆。
时间回溯到3月27日的凌晨,在绵阳从事外卖员工作的刘应强在送餐途中遇到一男子跳河,他毫不犹豫跳水救人。经过一番努力,男子被合力救起,刘应强却因体力透支溺水,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4岁。
“技多不压身”是他的家庭之责
“不怕苦不怕累,啥活都干。”刘应强的母亲李术方字里行间全是对儿子的心疼,父亲刘加松坐在一旁不语,只是低头一味地叹息,手中的烟蒂燃尽也不曾在意。老来失子让两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悲痛万分,眼眶里的泪水止不住地打转。“应强这娃娃很懂事。”见此情形,刘应强的姨妈李隆贵从堂屋走了出来,一边安抚着老两口,一边讲述起了刘应强的经历。
刘应强家条件不好,但一家人踏实肯干,日子倒也过得安稳。“应强当年在中江县城读职高,爸妈都在西藏打工,平时住校,一到周末就是我在照顾他。”李隆贵说,刘应强话不多,但眼里有活,总是尽可能多地帮家里干活。职高毕业后,他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便跟随父母的脚步前往西藏,在西藏的近20年里,干过水电工、打过钢筋、扛过水泥、干过销售、开过铲车……为了赡养父母、照顾孩子、帮衬残疾的大哥,刘应强责任在肩,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让全家的生活变得更好。
2018年,刘应强想着父母的年纪大了又体弱多病,儿子正在上小学,于是离开了拼搏多年的西藏返回家乡。平日里,周边哪个工地上需要用人,他就去工地上干活,其他时间就跑跑外卖。“他没有闲下来过。”刘应强的大哥刘辉在他出事后便一直忙上忙下料理后事,尽管兄弟俩不常见面,但对自己这个老实本分的弟弟,刘辉还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这个家他尽心尽力。”
刘应强一家如今所居住的房子,是6年前修建的,距离老房不远,但风光很好,交通也便利。“他平时省吃俭用,拿了十多万元回来修房子,就是想让一家人住上新房。”李术方说完,抹了抹眼泪。
“浓浓家乡情”是他的大爱之心
这几天,除了自家人,帮着刘应强家忙上忙下的还有村干部和一些邻居,大家对他的突然离世感到遗憾与惋惜。“老实本分”“为人和善”“喜欢帮忙”……透过大家的评价,刘应强的人物形象再次变得立体。“我们收秧的时候,刘应强会主动来帮忙。”邻居唐明万回忆道,大家有时候做完农活,会在刘应强家的院坝里休息,他会非常热情地拿板凳、倒水。
“平时看到村里的老人挑不动、背不起,他都会帮忙。”李术方说完,又止不住流泪。周遭变得安静,只听见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大家不知如何安慰,只能在一旁无声陪伴着这一家人。刘加松又点燃一支烟,接过妻子的话茬,开口讲述起儿子的好心肠,“不论在工地,还是送外卖,他经常帮助工友、同事,好几次遇到危险他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回家都是笑嘻嘻的。”
据刘加松回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还在西藏打工的刘应强中途回来过一趟,但没给家里人说便又急匆匆地赶回西藏干活,后在家人的反复追问下才得知,他是特意回来看看家乡的受灾情况,并主动捐了款。“我们没有怪过他,在外打工本就不易,能时刻记挂家乡、奉献爱心,作为父母很欣慰。”刘加松说,这么多年,但凡刘应强得知哪里遭了灾或是身边人有难,他都会力所能及地予以捐助。
“长大要当兵”是他的精神传承
下午4点,天依旧阴沉沉的,刮起了风,田间的油菜花晃悠悠个不停。
“小瑞,快过来。”在李术方的呼唤下,我们见到了刘应强的儿子刘晨瑞。这个14岁的男孩,目前在黄鹿镇读初中,瘦瘦的,像父亲一样话不多,过来后只是静静地坐着,见爷爷奶奶情绪悲恸,还会不时地用手轻拍爷爷奶奶肩膀,给予安慰。
“爸爸很勇敢。”这是刘晨瑞对父亲简短却有力的评价,“爸爸经常教我要勤劳本分、乐于助人,我一直将他视作我的榜样。”当被问及今后的理想,刘晨瑞脱口而出“长大要当兵”,男孩眼中的坚定,令在场人的动容。或许,是父亲的英雄事迹触动了他,亦或是长久以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坚定了他敢拼搏、讲奉献的精神品质,一句“长大要当兵”不仅是他个人的选择,更是对父亲精神品质的传承。
下午5点,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给群力村蒙上了一层金色。
逝者已逝,唯有宽慰。刘应强牺牲后,绵阳市游仙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了见义勇为申报程序,家乡中江县黄鹿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刘应强所属的外卖平台也送去慰问金并授予其“侠义蓝骑士”称号……
中江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红色热土上孕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刘应强纵身一跳、舍身救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黄继光英雄精神,他的壮举也必将成为英雄故乡广为传颂的佳话。
(肖开丰 梁潼 四川经济网记者 刘金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