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7 星期一

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社会 >新闻详情

西南油气田公司:破解页岩深处地质密码的“谋”与“动”

2025-04-03 14:56:4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何羽佳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张瑞灵

3月27日至28日,西南油气田公司在成都举行四川盆地QZS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吹响向深层、超深层页岩气进军的“集结号”。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清能艾科(深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近100名专家学者,围绕QZS组页岩气的地质特征、富集规律、勘探开发技术等开展深入的交流,共谋技术攻关方向、共商解决问题对策,为四川盆地QZS组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是一次向“不可能”要“可能”的求索,也是一次把“梦之路”变“脚下路”的问道。

面对我国又一个有望实现“万亿方储量、百亿方产量”的非常规天然气目标,面对一系列世界级的勘探开发难题,西南油气田公司高举“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大旗,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持续攻关QZS组相关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工程问题,为推动川渝地区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和中国页岩气革命贡献力量。

勇闯“勘探禁区”

唤醒沉睡五亿多年的“黑色黄金”

QZS组作为中国最早进行页岩气勘探和研究的层系之一,因其复杂的构造和极端的埋深,是一块公认的“硬骨头”。

“早在2006年至2009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就率先开展四川盆地页岩气评价选层工作。”据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规划与资源评价研究所所长吴伟介绍,其中,承担着“勘探QZS组潜力”任务的威201井,在2009年通过压裂后获气,突破了QZS组“出气关”。“威201井的产量虽小,但意义重大,实现了中国能产页岩气的认识转变,拉开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序幕。”吴伟说道。

但“产得出”和“产得多”之间,还隔着由多种学科认识、多项工程技术所组成的“鸿沟”。威201井虽首次证实QZS组存在较大潜力,但后续部署在威远背斜、长宁背斜的6口专层井勘探评价效果却不佳,不符合前人提出的富有机质页岩在一定的埋深和保存条件下大面积连续稳定富气的认识,QZS组的勘探开发也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当时,甚至曾有国外专家断言‘寒武系QZS组不可能实现经济开采’。”吴伟颇有些无奈地说道,地层时代老、埋藏深度大、构造演化期次多等一系列复杂的地质工程条件,限制着QZS组页岩气商业性规模开发的脚步。

但“沉寂”不代表“沉默”。历经十余年不懈探索,随着西南油气田公司在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建成中国首个“万亿储量、百亿产量”页岩气产区,并成为中国年产气规模最大的页岩气开发企业,在页岩气地质评价、开发技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随后,在早期认识的基础上,西南油气田公司又充分借鉴志留系LMX组认识,聚焦德阳-安岳裂陷槽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特殊地质作用,在富集规律认识方面取得新进展。

厚积而薄发!2023年4月,西南油气田公司部署在四川内江的页岩气井——资201井,测试获稳定日产气量73.88万立方米,这是全球首次在距今5.4亿年的寒武系QZS组古老页岩地层钻获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高产工业气流,一举打破国外专家断言,拉开了寒武系QZS组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序幕。

目前,西南油气田公司正大力推进QZS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实施探评井和先导试验井共36口。总体来看,寒武系QZS组与奥陶系WF组~志留系LMX组对比,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需要持续在成烃、成储、成藏等多方面开展机理研究,深化地质认识和富集理论,建立相适应的储层评价技术和有利区优选标准。

开展“头脑风暴”

解锁高效勘探开发的“能量密钥"

在研讨会现场,与古老地层的跨时空对话渐次铺陈。

透过寒武纪动物大爆发后在QZS组黑色页岩中留下的丰富化石,窥探QZS组烃源岩所蕴藏的巨大勘探开发潜力;重述四川盆地漫长的地质历史和独特的构造背景,解读QZS组的勘探开发对地层学研究的重要价值……随着《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槽-隆格局转换与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发育》《QZS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与流动规律研究》等一系列的主题分享,一个神秘又让人着迷的“地下宝藏”展现在世人面前。

“QZS组的勘探开发需要解决三类问题,即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工程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向‘四极’发展的特点,即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雍锐表示,对标三类问题,要瞄准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的目标,形成规划三年、准备两年、落实一年的研究工作、先导试验工作、科技创新工作的布局。同时,为破解“四极”前沿的瓶颈,要以本次开放式的研讨会为契机,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和建立能支撑QZS组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的科研组织模式。“一定要通过不断的研究,用对QZS组认识上的清醒,来确保信念上的坚定和战略上的坚定。”雍锐强调。

研讨会锚定目标、坚定信心。会场外的项目现场也如同“生动注脚”,佐证并诠释着QZS组的可期未来。

3月4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新层系QZS组先导试验井资201H2-5井安全钻至井深6670米,实现地质预定目标并顺利完钻,水平段长1860米,钻井周期93.68天,区域钻井周期首次突破100天大关。作为肩负QZS组页岩气探明储量、先导试验、新井产能“三大任务”的“标杆井”,资201H2-5井取得的宝贵经验将为西南油气田公司持续深入推进地质、工程、运行、经济一体化工作,强化生产组织,精细现场管控贡献重要力量。

从“深不可测”到“深处掘金”,QZS组的“逆袭”将是一场地质认知与工程极限的双向奔赴,也将是效益开发与风险管控的优美平衡。

如今,随着西南油气田公司在LMX组对井工程技术经济一体化提质增效“组合拳”的极限探索、在WJP组对极端地质条件下钻井压裂工程与优质储层预测困境的持续突破……一系列坚持不懈的努力,西南油气田公司将有力推动QZS组勘探开发工作驶入“快车道”,也将有效推动四川盆地页岩气革命向着胜利彼岸迈进。

(唐千惠 胡晓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