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2004年,内江市市中区在永安镇建设集白乌鱼繁殖、养殖为一体的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取名为“永安白乌鱼”,开启了白乌鱼产业的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永安白乌鱼”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并在2010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2021年,中国渔业协会授予内江市市中区“中国白乌鱼之乡”称号。2022年,在内江诞生的白乌鱼新品种乌鳢“玉龙1号”成功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这不仅标志着四川省主持选育水产新品种实现了零的突破,也为市中区特色水产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1月,白乌鱼大健康食品新品发布;3月,白乌鱼系列特色加工产品正式上架各大超市。
……
作为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白乌鱼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撬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激活全链动能 项目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
据统计,目前市中区全区养殖面积达6800亩,年产量575吨,产值1.287亿元,养殖经营主体33家,其中龙头企业3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市级示范社1家,苗种繁育基地7个。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白乌鱼原良种场,了解该种场的建设情况。
据四川省白乌鱼原良种场负责人陈皓介绍,该项目目前正进行池壁浇筑、产孵车间的吊顶、墙面保温板的安装以及尾水处理池的基础回填施工,预计4月中旬至下旬全面完工。
四川省白乌鱼原良种场
据介绍,四川省白乌鱼原良种场占地约175余亩,是集育、繁、推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园区。园区内划分出了保种区、育种区和良种区,保种区保护和保存白乌鱼的种质资源、育种区侧重于新品种的研发和培育、良种区提供优质的白乌鱼种苗和亲本。孵化车间内规划引用先进的智能养殖监测系统、水循环系统、恒温系统等,外部养殖区域设有恒压供水系统、水质检测系统、气象站等。通过科学的养殖繁育技术和先进的养殖繁育设备达到白乌鱼保种、育种、繁育的产业发展。
项目建成后,园区将具备年保种白乌鱼原种亲本2000组、良种亲本1.8万组的能力,同时能满足全区年亲本更新5000组的需求,生产“水花”2000万至3000万尾,培育大规格鱼苗600万尾,极大提升当地白乌鱼产业的发展水平,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
除了四川省白乌鱼原良种场,位于市中区史家镇四美桥村的内江农科院白乌鱼繁育基地也是该区白乌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川南地区水产领域的重点项目,该基地现已建成15个标准化养殖池塘,包括亲本保存池、苗种繁育池、尾水净化池等,还配套了600平方米的苗种繁育车间、循环水养殖系统及科研办公设施,初步构建起“资源保存—科研试验—技术示范”一体化发展链条。
据内江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所长樊威透露,基地目前基地正调试设备,同时申请用电许可,准备蓄水,一期预计5月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基地将重点繁育乌鳢“玉龙1号”,预计年供应优质各规格苗种超百万尾,满足川南及成渝地区养殖户的需求。
下一步,基地将朝着“四基地”目标(打造白乌鱼原良种保种核心基地、省级技术培训与实践基地、现代化水产科研示范基地、国内领先成果转化基地)迈进,通过“科研+产业+休闲”的多元发展模式,推动水产养殖向高效、智能、三产融合方向转型升级。
新品领“鲜”上市 产业生态注入新活力
近日,由市中区政府与重庆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白乌鱼系列特色加工产品正式上架各大超市。
“家里面有老人、小孩,比较喜欢吃鱼丸。今天来超市看到永安白乌鱼丸正在‘买二送一’,我就想买回去和家里人尝一下。”市民舒岚正拿起三盒白乌鱼丸放入购物车。
白乌鱼丸上架超市
据了解,为有效开发、利用永安白乌鱼药理价值,完善产业链条,市中区积极搭建品牌体系,与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专家联合,根据白乌鱼的多种营养成分,按照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研发了系列特色产品。
今年1月24日,内江市市中区“惠聚新春·嗨购中区”新春嘉年华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上,白乌鱼大健康食品新品发布备受瞩目。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谢晶现场发布白乌鱼大健康食品新品——白乌鱼丸、白乌鱼面、鱼肉蛋白小分子活性肽、鱼胶原蛋白肽,并详细阐述了白乌鱼特性、药理价值及白乌鱼产品功效以及新品在营养成分、制作工艺上的独特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了健康饮食新选择。
当前,市中区正通过“科技养殖+精深加工+产学研联动”的三维驱动,将这条鱼的价值链延伸至预制菜、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领域。
市中区商经局有关人员表示,市中区商经局将大力推进白乌鱼产业发展,继续与高校合作,不断创新研发更多的加工产品,如白乌鱼胶原蛋白饮、儿童胶原蛋白DHA软糖等,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让永安白乌鱼这张特色名片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四川经济网记者 毛春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