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雅安雨城:小竹笋闯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四月的雅安市雨城区青江街道金鸡关村,竹林深处传来此起彼伏的谈笑声。村民们弯腰拨开地上的层层竹叶,熟练地挥动铁锹,鲜嫩饱满的雷竹笋应声出土。

微信图片_20250408191740

采笋子的村民

“现在正是出笋旺季,一天能挖上百斤,今年行情很好!”村民李大姐擦了擦额头的汗,将沉甸甸的竹笋码进背篓。这片曾因土地贫瘠制约发展的山村,如今正通过雷竹产业实现华丽转身——全村150亩雷竹林郁郁葱葱,超百户农户参与种植,亩产达2000斤,初春鲜笋每斤售价突破9元,翠绿的竹林俨然成为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时间回溯至2009年,当浦江雷竹种植商首次提出土地流转计划时,这个以传统农作物为主的村落正面临增收困境。“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种植玉米、水稻年收入不过千元。”青江街道负责人表示,尽管雷竹“三年成林、五年丰产”的特性颇具吸引力,但2014年投资方突然撤资,让刚起步的产业陷入僵局。         

微信图片_20250408191724

新鲜的雷竹笋

面对流转土地农户的集体焦虑,村“两委”毅然接过发展接力棒。万事开头难,初期村民们对雷竹种植技术一无所知,不敢轻易尝试。为打消村民顾虑,金鸡关村“两委”组织本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凭借自身种植经验摸索前行,手把手教村民选种、栽培和管护。当年,雷竹种植便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村民们纷纷加入雷竹种植队伍。

雷竹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获得可观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金鸡关村的雷竹产业已颇具规模,漫山遍野的雷竹林郁郁葱葱。

金鸡关村雷竹产业已初步成为支柱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希望。展望未来,金鸡关村将继续加大对雷竹产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雷竹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除鲜笋销售外,当地还积极探索雷竹产业深加工,条件成熟后引进雷笋加工生产线,将部分雷笋制成笋干、罐头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雷竹产业正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带领辖区村民迈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墨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