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新征程中,党员干部当以“三重境界”锤炼真抓实干的过硬本领:以“身入”之姿丈量民生冷暖,以“心至”之情倾听群众呼声;以“苦干”之劲攻克发展难关,以“巧干”之智突破改革瓶颈;以“当下”之功夯实发展根基,以“长远”之谋赢得战略主动。唯有将“三重境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
从“身入”到“心至”:在实践工作中密切关注群众的诉求。“身入”易,“心至”难,只有真正做到“心至”,才能在实践中与群众共情共鸣,升华情感。焦裕禄同志就是“身入”且“心至”的典范。当年,兰考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焦裕禄身先士卒,顶风冒雨,跋涉在兰考的每一寸土地上。他不仅“身入”到治理“三害”的一线工作中,更是“心至”百姓的疾苦,看到百姓生活艰难,他心急如焚,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为了找到治理风沙的办法,他带领群众翻淤压沙、植树造林,在田间地头一待就是一整天。他深入群众家中,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做到了把自己融入群众中去,从“身入”的行动上升到“心至”的情感共鸣,把对兰考大地和人民的热爱化作了无穷的动力,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篇章。
从“苦干”到“巧干”:在创新突破中提升改革发展的效能。“苦干”是基础,“巧干”是提升,党员干部只有将苦干的精神与巧干的智慧相结合,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发展效能。“改革先锋”谢高华,在担任义乌县委书记期间,大胆改革创新,实现了从“苦干”到“巧干”的跨越。1982年的义乌,百姓生活困苦,谢高华一心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他不辞辛劳,深入基层调研,苦干实干,积极寻找发展的出路。在了解到义乌民间有发展小商品经济的需求和基础后,他敏锐地抓住机遇,冲破体制束缚,大胆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这一创新举措,开启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先河,为义乌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用“巧干”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桎梏,激发了市场活力,让义乌从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小商品之都”,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发展效能。
从“当下”到“长远”:在战略布局中把握持续发展的动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员干部既要立足当下,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做好战略布局,从而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就是从“当下”到“长远”的生动践行者。上世纪60年代的塞罕坝,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塞罕坝人立足当下,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中植树造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种下了一棵又一棵树苗,解决了当时生态恶化的紧迫问题。同时,他们又着眼长远,制定了科学的森林经营和生态保护规划。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塞罕坝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不仅如此,塞罕坝还发展起了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从“当下”的艰苦造林行动,到“长远”的生态产业布局,成功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德阳市罗江区科技局 徐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