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广元讯(李益焕 邹星雨 记者 侯东)4月18日,记者踏入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太公岭村的猕猴桃产业园,柔和的阳光倾洒而下,嫩绿的猕猴桃新叶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刚冒出的嫩果挂满枝头,生机盎然。村民们在园内忙碌,有的正仔细修剪枝叶,有的认真查看果实生长情况,每个人脸上都写满对丰收的期待。
“多亏了干净的河水,今年的果树才能长得这么好。”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太公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振平笑着说,“用河水浇灌猕猴桃,苗子长得壮实,我们心里可踏实了,就盼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这般喜人的场景,得益于昭化区对张家河黑臭水体的大力整治。
曾经,昭化区太公镇太公岭村深受黑臭水体困扰,发展受阻。当地采用截污纳管、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通过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杜绝污水直排入河;清理河道多年的淤积底泥,让水流重新畅通起来;种植各类水生植物、投放有益微生物,重塑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在乡村发展的征程中,水环境治理一直是关键课题。“我们不断完善太公场镇污水管网,并通过‘化粪池+人工湿地+资源化利用’模式,对沿线农户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治理。”昭化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张晓琴介绍。
自张家河黑臭水体整治以来,累计清淤疏浚20000余立方米,清理垃圾260立方米,建设松木桩护岸、生态护坡、投放鲢鱼、虾等水生生物,种植水生植物约17000平方米,黑臭现象彻底消除,水质全面达标,构建起了完整水生态系统。
水体治理好后,管护工作随即跟上。受益的农户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义务管护队。他们定期清理渠道杂物,密切监测水质变化,用实际行动守护这来之不易的 “致富水”。
“现在日子越来越红火,全靠这好水。”昭化区太公镇太公岭村村民盛翠华感叹。
清澈的水源为猕猴桃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当地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顺势而为,成功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优质的猕猴桃在市场上竞争力大增,价格上涨,销量攀升,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有了好水灌溉,我们的猕猴桃品质有了保障,市场认可度更高了。”王振平说,2024年,昭化区太公镇太公岭村总收入突破62万元,带动66户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今年,该村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助力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如今,太公镇太公岭村形成了“好水育好果、好果护好水”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了水环境治理与特色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土壤司在生态环境工作简报中还专门点赞了昭化区农村黑臭水体“以用促治”经验做法,并向全国推介。
下一步,昭化区将继续巩固治理成果,不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让乡村的水更清、景更美、产业更兴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