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陈柄章:开发百余种产品 让黄精变“黄金”

2025-04-23 17:35:14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郭明  记者 李国富 文/图)近日,记者走进营山禾众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精产品体验馆,负责人陈柄章沏上一杯杯黄精茶,摆放在茶几上,请大家品尝。“这是我用红茶和黄精按比例混合,研发出来的新产品。”陈柄章热情地介绍。

记者细品茶水,既能品出红茶的香味,又能感受到一股淡淡的甜味。陈柄章说,这股甜味就来自于九蒸九晒后的黄精。

工人们正在配制黄精茶(郭明 摄)

返乡创业 带动百姓增收

“80”后陈柄章是土生土长的营山人,早些年外出打拼,踏实肯干的他在浙江成立了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积累到了第一笔财富。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柄章回到家乡小桥镇茶塆村,了解到农户有种植黄精的习惯,时值当地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他便有了返乡创业的打算。历时半年多时间考察,陈柄章在该村成立了营山禾众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600亩土地种上了白术、玄参和白芨,并收购当地村民种植的黄精泡制黄精酒。

经过两年摸索,2020年,陈柄章又陆续流转土地400亩,专门种植白芨和黄精,搞起了黄精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精深加工。

同年,陈柄章建立了黄精种苗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给附近村民发放黄精种苗近10万株。村民们收获后的黄精,陈柄章按市场价回购。

“2021年,我种植了20多亩黄精,去年进入收获季,有6亩黄精成熟,一次性就收入了近10万元。”茶塆村村民陈明义说,今年将有大面积的黄精进入收获季,估计产值能达到20万元。

陈柄章表示,黄精的成熟周期一般为3至4年。去年,首批种植的黄精陆续采收,采收后的土地又种上了新的黄精种苗,“压茬种植与采收,确保每年都能有收成。”

2023年,陈柄章修建了冻库,增添了设施设备,办起了黄精加工厂。记者在合作社的无尘车间看到,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对黄精、陈皮、红茶等称重,再按比例进行搭配,包装成小罐茶。

茶塆村村民刘龙国现年60多岁,负责看管合作社的中药材基地,去年挣了2万多元。“不出村就能务工挣钱,同时还能照顾家庭,这样的日子好巴适。”

据陈柄章介绍,在加工厂里务工的村民常年保持在20人以上,栽种、采收季和日常管理中药材基地时,还会组织村民来务工,去年给工人们发放工资近30万元。

精深加工 打造特色品牌

在合作社的黄精产品体验馆,琳琅满目的黄精产品陈列于展台。“利用黄精制作的茶类就有30多种,此外还有豆腐干、芝麻糕、挂面、火腿肠……”陈柄章打开了话匣子,他说,黄精作为药食同源植物,衍生出来的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

正是因为看准了黄精制品广阔的市场前景,陈柄章深入市场调研考察后,自主研发了百余种黄精产品。

“采收后的黄精,经过多次清洗、去泥去须,再切片晾晒、烘烤,就制成了黄精生片。”陈柄章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蒸制处理,就制成了黄精熟片,如果研磨成粉,就制成了黄精粉。按陈柄章的理解,这一系列工序下来制作出来的黄精制品,还仅仅是对黄精进行了初加工。

“以黄精为主料,辅以山楂、陈皮、枸杞等,就配制出不同的黄精茶。”陈柄章说,采收清洗后的黄精,经过九次蒸制、九次晾晒,黄精里的糖分被最大限度激发出来,制成的茶品口感清香醇正。

如此多次重复的工序,为何不简化?记者很是疑惑。对此,陈柄章解释道,九蒸九晒还是最基本处理工序,许多时候实际蒸晒的次数还会更多,这样制成的黄精,味道才正宗。在陈柄章看来,产品品质有保障,才有市场竞争力,更能受到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

陈柄章在基地里察看中药材长势(郭明 摄)

目前,陈柄章的黄精系列产品畅销沿海一带,同时还与云南、安徽等地的10余家客商达成了稳定的供销合作协议。去年黄精系列产品销售额逾500万元,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行走在小桥镇茶塆村,漫山遍野的黄精郁郁葱葱。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晓刚介绍,在陈柄章的带动下,该村的黄精种植面积与2020年相比,提高了3倍以上。

“茶塆村的黄精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我们将借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小桥镇党委书记吴利民表示,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小桥镇的黄精产业打造成该镇的特色产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