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办的央省市级媒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调研行在成都举行。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国网、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成都发布、成都电视台等中央、省、市级媒体记者,走进成都晓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科源码机器人研究院等8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聚焦智能客服、人形机器人研发、大模型等领域,通过深入企业听解说、看现场、做体验等环节,全方位捕捉产业发展动态,看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技术破圈、产业聚势、赋能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技术破圈,核心技术革新与泛场景应用范式探索
走进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参加活动的媒体记者们在这个四川省“一号创新工程”的首个原点项目里面,感受到成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
媒体记者一行在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调研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洋表示,目前创新中心已拥有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方向的国际顶尖研发成果30余项。其中,该中心制造的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Konka-1),实现了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零的突破”。作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三,真正拥有人形机器人“最强大脑”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创造了人形机器人全球最轻量25KG整机、最大负载5.5KG、最高负重比0.22、最长续航8小时等多项纪录。
“我们已经连续发布了7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以及多款全国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大模型。”陈洋表示,2025年上半年,将推出面向消费者领域的文旅机器人“镗钯”,应用于自主安全巡逻、文旅场景智能导览等场景;2026年上半年,将推出二代轮式双臂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养老等场景。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始终致力于人形机器人成果转化、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陈洋说。
媒体记者一行在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除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外,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加犀”)已经率先将包括deepseek在内的国内外主流开源大模型部署到端侧设备;开箱即用的高性能端侧AI算力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软硬一体的产品服务。推出了多个国际市场上的“首款”,如基于高通平台的人形机器人、智能工业相机、AI智能终端等。其中,阿加犀联合高通公司在CES2025发布了首款人形机器人原型机“通天晓”,因其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和大模型完全基于端侧AI这一重要特性而备受行业关注。“得益于在端侧AI领域的技术积累,阿加犀建立起活跃的开发者生态,与开发者、AI芯片企业、产业上下游建立了紧密联系,是高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合作伙伴。”阿加犀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高布春介绍。
“成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今天我们看到了诸多全国领先的技术,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成都造’机器人能够尽快地从‘展品’变成‘商品’,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李力可表示。
媒体记者一行在成都晓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产业聚势,AI赋能垂直行业的创新生态构建
“我们的海外市场业务目前已经覆盖东南亚地区,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全球多个国家,通过全球化思维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晓多科技联合创始人/研发总监岳兴明在该公司办公室向与会媒体兴奋地透露了上述好消息。
晓多科技十余年间坚持深耕人工智能领域,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电商行业智能客服”头部企业,自研大模型“XPT”率先通过国家备案,在2024年连续发布“AI训练场”“新一代智能问答引擎-毕昇引擎”等多款行业领先的智能客服应用产品。在2024年累计服务海内外客户超过3万家,在数码家电等类目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媒体记者一行在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则专注于研发AI内容生成工具及解决方案。该公司打造的行者AI多模态大模型,聚焦垂直场景深度应用,目前已在教育、文旅、游戏、影视等场景应用落地。比如在文旅领域,有与成都博物馆合作打造的“珠宝沉浸交互式数字展”“皮影数字沉浸式互动展”,同时,该公司还推出分布式强化学习平台,提供一站式游戏AI服务。
媒体记者一行在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调研
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视觉内容创作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应用发展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拥有多项国际先进的算法技术,包括高动态范围图像、智能图像/视频增强、单反相机RAW智能处理、AI设计等,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其团队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Fotor,在全球超5000个PC互联网AI产品(包括ChatGPT等产品)活跃用户数排名中位列全球前30,用户数已超过7亿,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记者王艺静表示,参观的几家公司,分别在各自的AI赋能垂直行业上构建了良好的生态,对这些企业在“AI+”上取得的成果感到非常震撼。成都相关企业在市场开拓上,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取得的不俗成绩,让人对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赋能城市,产业链协同与生态竞争力提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如何赋能城市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们先后走进了明途科技、越凡创新、中科源码等人工智能企业。
媒体记者一行在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在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记者们看到该公司打造的WorkBrain垂直行业模型,构建了集智能体数字人云平台、具身智能交互终端、决策智能应用平台、行业垂类模型训练为一体的生态产品矩阵,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为政企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技术、应用的新引擎。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拥有战略合作伙伴800多家,服务2000多家政企客户。并通过工作AI技术出海到了东南亚、中东、澳洲等地区。
媒体记者一行在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在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凡创新”),记者们看到该公司在智慧零售、商业楼宇配送、酒店配送、智慧清洁、智慧产线物流、智慧仓储等多个效率型领域提供的全场景、全功能的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截至目前,越凡创新的机器人产品已经落地全球50余座城市,服务超6000万名消费者,移动零售场景市占率稳居第一。
媒体记者一行在中科源码机器人研究院调研
在中科源码机器人研究院,记者们看到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具身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智能仓储机器人一字排开。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些机器人已经被广泛用于智能制造、物流配送、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同时,该公司作为人工智能链主企业,已经聚集超3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生态。
成都日报记者李艳玲表示,从上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的产品矩阵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广泛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如物流配送、道路巡逻等。同时,在构建完整产业链与供应链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七大聚焦 力争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达1300亿元
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成绩斐然。2024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实现“双千突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39%,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先后入选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新赛道,机器人产业入选全省首批产业新赛道,综合实力排西部第一。
下一步,成都将持续深化“进解优促”“立园满园”行动,按照“强算力、精算法、优数据、促产品、拓场景、扬生态”的总体思路,聚焦“产业载体”打造高品质特色产业园,聚焦“创新联合体”建设强竞争力产业集群,聚焦“三大要素”提升 AI 产业底层能力,聚焦“企业培育”构建全周期梯度培育体系,聚焦“场景应用”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聚焦“招引促建”夯实重点项目增量支撑,聚焦“产业生态”突出要素保障提质效。力争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30%,加快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此次调研活动,是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对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一次深度探索,为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搭建了广阔的宣传平台。未来,成都将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加快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四川经济网记者 苏俊 张恭浩楠)
(图片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