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5月8日至10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将在蓉举办。这不仅是四川迎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更是推动产业能级跃升的关键契机。
近年来,四川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奋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六大优势产业,构成了四川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随着提质倍增行动的逐步实施,这些产业发挥了经济“压舱石”作用。
数据是最直观的证明。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80.5%,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发展力度。
承接产业转移之机,四川不断夯实发展硬实力、优化营商软环境,以承接产业转移作为经济增长的强引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让产业转移“接得稳、留得住、发展得好”!借力而行,升腾四川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4月23日,满载“四川造”的“长江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货物列车从乐山夹江站出发,经武汉转水运到达锦州港(蜀道铁路运营集团供图)
“提质倍增”
六大优势产业向好发力
“这份清单很特别,让我们清晰看见四川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之大和产业发展前景之优。”
“四川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我们计划在在川形成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布局。”
在去年举行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中,四川发布了四份有关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材料与化工产业、轻纺与食药产业的产业协作供需清单,令到场企业耳目一新,纷纷点赞四川对优势产业发展的用心。
正是这份“用心”,彰显出四川在支持六大优势产业发展上的强大决心与强劲力度。
看政策力度——
2023年,我省出台了《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2022—2027年)》。行动方案指出,要聚焦六大优势产业中的20个集群50个产业链集中发力,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制造业集群。
202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道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落实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10条支持政策”。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四川要做大做强六大优势产业,全面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攻坚,提升产业韧性和安全水平。
......
如果说一系列精准政策的出台,为四川六大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那“智改数转”的有力推进则为六大优势产业提供了澎湃动能。
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构建起“5G+工业制造”的现代化生产新场景。(鲍安华 摄)
看行动力度——
2024年初,四川全面启动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
为了让企业“会转”,四川形成95项重点工作清单,推进“智改数转”改革任务;构建适应我省产业发展的“智改数转”评价指标体系,加快编制化工园区以及原材料、装备、白酒等12个领域“智改数转”实施指南,引导企业对照规划转型路径;印发《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力争到2027年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为了让企业“敢转”,省级财政每年拿出1/3的省级工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截至去年底,已支持重点项目400余个、撬动社会投资超560亿元,带动建设1200余个数字化车间;新入库的“智改数转”项目超2100个;联合人行加大“智改数转”产融对接合作,全省“智改数转”重点企业贷款余额超3600亿元。
为了让企业“愿转”,四川搭建供应商、服务平台等“智改数转”供给资源池,面向全国遴选发布140家优质供应商,涉及356项产品和服务;累计组织1.3万余家工业企业开展评估诊断,举办“智改数转”供需对接大会和相关数字赋能活动150余场;并率先在全国建成省级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
随着行动的有力推进,一股“智造”新气象涌现在巴蜀大地上。
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2.9%、84.3%,同比分别提升3.5和2.9个百分点,累计培育智能工厂273家、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新入选国家5G工厂17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0家。
力度之下,产业高地在崛起。2024年,我省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6.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3个百分点、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九成,“稳定器”作用明显。
力度之下,发展目标更清晰。四川提出,将持续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力争2027年建成6个万亿级产业,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抢滩竞速”
新兴、未来产业跃升攀高
不仅在传统优势产业上发力,四川还在新兴和未来产业上抢占先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天府绛溪实验室时空AI感知技术创新中心发布全球首款室内超小型便携式测绘无人机——维度Ⅰ型,打破了国外在复杂环境测绘领域的技术垄断;
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对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e-Flash放疗设备进行最后的组装及调试。该设备是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Flash放疗器械,主要针对浅层病灶的放射治疗;
......
一个个“川字牌”科技成果的涌现,正是四川向“新”发力、跃升攀高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四川准确把握科技前沿动向和未来产业发展态势,谋篇布局抢占新领域新赛道,通过一系列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四川省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中,明确了25条产业新赛道,涵盖人工智能、绿色氢能、生物技术等。同时,四川通过优化科研组织机制、构建未来产业主体梯度培育体系等举措,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
在《关于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中提到,到2027年,四川将在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打造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和创新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生态。
棋盘已布好,只能企业落子发力。
以人工智能为例,在我省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的高度推进中,“贡嘎二号”“夸父-MY”“天行者一号”“天链T系”等人工智能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助力四川人形机器人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数据更具说服力,今年一季度,我省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量分别增长20.9%、23.3%、25.4%。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正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四川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四川还积极谋划布局6G、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培育打造更多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
如今,四川的产业发展正呈现出多点开花、协同共进的蓬勃态势。
在高力度的政策支持下,在强力度的实施行动中,四川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以六大优势产业为支柱,跑出提质倍增“加速度”,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支点,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跃升。
四川,未来可期!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霁玥)